司马谈家训《命子迁》,朱子家训小故事

司马谈,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为汉初五大夫,曾任太史令、太史公 。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 生长于汉文帝、汉景帝年间,在汉武帝年间担任“太史令”职务 。司马谈早年就立志要撰写一部通史,为为此广泛的搜集了各种资料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 司马谈写成了《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主要学派阴阳、道、儒、墨、名、法六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思想史和哲学史资料 。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汉武帝参加泰山封禅,在洛阳身染重病,不久即去世 。在去世前,对赶来探望的儿子司马迁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命子迁》 。

司马谈家训《命子迁》,朱子家训小故事

文章插图
司马谈《命子迁》原文:
【司马谈家训《命子迁》,朱子家训小故事】予先 , 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 , 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 , 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 , 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周公 , 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 , 孔子修旧起废 , 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
(摘自《汉书司马迁传》)
司马谈在对其子司马迁的遗言中,对两件事感到万分遗憾,以至于“执迁手泣” , 一件事就是未能跟随汉武帝参加泰山封禅,另一件事就是未能完成述录历史的工作 。
文中提到的“获麟”,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 。鲁哀公十四年,鲁哀公狩猎时捕获了一只受伤的野兽,经辨认是仁兽麒麟 。虽经救治,但麒麟不久就死了 。孔子此时正在撰写《春秋》,听说西狩获麟,非常悲伤,就此停笔,留下了《春秋》绝笔于获麟的典故 。
中国自古就有纪录历史的传统,这也是太史令作为史官的职责 。司马谈认为周公和孔子都对于历史的总结整理有巨大贡献,而孔子之后的四百余年,历史和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直至汉朝兴起,发生了一系列大事,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而作为太史 , 自己却未能继承传统,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予以记述 。司马谈认为自己作为史官的后代,没有能发扬光大先祖的事业,担心作为家族事业的述史传统就此断绝 , 为此抱憾终生;另一方面,谆谆教导儿子司马迁能够继承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
而司马迁在父亲遗训的激励下,的确也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常人难以忍受的耻辱 , 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著《史记》,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历史文化瑰宝 。
司马谈家训《命子迁》,朱子家训小故事

文章插图
译文:
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 。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 , 职掌天文之事 。后世衰落 , 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祖先的事业了 。现在天子继承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宜乐螅?你必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 。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 。扬名后世显耀父母 , 这是最大的孝道 。”天下称道歌诵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并尊崇始祖后稷 。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 , 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 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 。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 , 你可一定要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