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东西问|沈睿文:北大考古百年,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东西问)沈睿文:北大考古百年 , 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北大考古百年 , 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作者 沈睿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
考古学|东西问|沈睿文:北大考古百年,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本文图片

自1922年1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成立 , 北大考古已走过100年;1952年 , 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 , 至今已有70年历史 。 “一百年筚路蓝缕 , 初心不改;七十载田野育人 , 薪火相传” , 北大考古是中国考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
百年初心不改 , 田野薪火相传
1921年 ,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 。 次年1月 ,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成立 。 这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前身 , 它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北大考古注重田野考古发掘、多学科交叉和注重科学的学术传统 。 从无到有 , 从小到大 , 北大考古开拓创新 , 逐步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 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 形成今日北大考古的学科布局和特色 , 形成融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的考古教学体系、研究体系以及考古教育思想 。
考古学|东西问|沈睿文:北大考古百年,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本文图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外景 。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1958年 , 北大考古就开始了有计划的中国考古学教材编纂工作 , 由专业牵头组织相关教员共同讨论、攻关 。 1975年 , 初步编纂出《中国考古学》各段讲义及其辅助教材 。 1985年 , “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编委会成立 , 以出版教材、专著和学术论文 。 2020年6月 , 决定建设“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材书系”工程作为学科发展战略 , 继续推进和完善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育人体系 , 争取建成初具规模的外国考古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 同时加快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学课程体系建设 。
目前 , 学院立项的教材已涉及学科各个方面 , 基本建构起中国考古学断代考古教材、博物馆学教材以及古代建筑教材 , 初步建构起若干专门考古(如外国考古、城市考古、植物考古、水下考古)和文化遗产、文保的教材 。 《世界考古学》的中译工作也正在进行 。
考古学对中华文明探源有何贡献?
研究中华文明演进模式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命题 , 也是以苏秉琦先生为代表的数代中国考古人自觉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 苏秉琦先生以“区系类型”方法构建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学说 , 提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三部曲三模式 , 即古国、方国、帝国(更早的提法是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部曲 , 以及原生型(燕山南北)、次生型(中原)、续生型(北方)三模式 。 1987年 , 严文明先生提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瓣花朵”模式并发展为多元一体学说;1989年 , 严先生又从聚落考古角度揭示史前社会从氏族到国家的发展线索 。 上述观点至今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经典 , 为考古学界广泛引用 。
考古学|东西问|沈睿文:北大考古百年,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本文图片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开展 , 延长了历史轴线 , 增强了历史信度 , 丰富了历史内涵 , 活化了历史场景 。 自2001年预研究开始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已开展二十余年 , 取得一系列成就 。 目前通过对良渚文化等的研究 , 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距今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式形成 , 此时进入古国文明阶段 , 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证明为可信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