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文章插图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 , 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 。”孔子说:“冉求!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 , 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 。’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 , 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攻占它 , 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 , 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像这样做 ,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 。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环炊被诠诙梦淞?。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 , 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 , 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 。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 , 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 。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
文章插图
孔子说:“国家政权离开了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鲁桓公的三家子孙都衰微了 。”
- 《论语》阳货篇原文及翻译
- 尚书主要内容简述
- 礼经主要内容简述
- 春秋主要内容简述
- 历史典故:孔子相师
- 历史典故:观器论道
-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的驳论文
- 《咏风》诗词赏析
- 端午节相关的人物
- 《孟子》之权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