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谈录《我生于美洲》中 , 卡尔维诺坦言:“我喜欢同时住在很多地方 。 ……我住哪儿?都灵、圣雷莫、罗马和巴黎 。 当我有空时我就去滑雪 , 如果可能我就去纽约 。 我会阶段性地打破地域界限 , 阶段性地独居 。 ”并不断谈及这些城市对他产生的影响:“在想象中我一直都在纽约 , 我以纽约为背景写了几个完全虚构的故事 。 ”“巴黎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之一 , 在这里你从来不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而不是别处 。 ”“出于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 都灵是我的首选城市 , 我多次尝试去写 , 但是一直没有写好 。 也许需要离开都灵 , 我才能写好 。 ”“作为自然景观 , 我们无法拒绝或隐藏的是故乡的景观 , 圣雷莫不断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 以不同比例缩小、透视 , 尤其是鸟瞰 , 特别是出现在《看不见的城市》的很多篇章中 。 ”
访谈的问题明确而直率 , 受访者同样坦诚以待 。 关于“为什么写作” , 卡尔维诺的的回答中有调侃的意味:“我写作是因为我没有经商的天赋 。 我不擅长体育运动 , 我不擅长很多其他事情;用一句名言来说 , 我就是我们家族里那个‘家庭的白痴’ 。 ”对“您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的回答包含了卡尔维诺对自己从未做出的一个最本真的解读:“可以说 , 我写作就是为了沟通 , 因为写作是一种方式 ,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传达一些东西[……]使我成为某事某物的工具 , 当然这一工具肯定比我强大 , 它是人类观察、判断、评价、表达世界的方式 , 让世界通过我进行传递并再次流传的方式 。 它是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存在并吸收经验再让其流传的诸多方式之一 。 ”
卡尔维诺的“中国之旅”
见证历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和出版人的共同努力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近四十年 , 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 。 他用“轻、快、精确、形象、繁复”定义了新千年后的文学图景 , 其作品以独到的精美构思、深刻隽永的思维方式 , 对现代小说艺术和文学先锋思潮产生巨大的影响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 , 卡尔维诺为很多学者和研究者译介 , 但较为分散 , 不少作品由其他语种转译 , 未能形成合力;九十年代进入版权保护时期后 , 出版成本大大增加 , 译林出版社坚定地跟踪与探索国外纯文学与新锐作品 , 竞得卡尔维诺独家版权 , 系统译介并持续耕耘 。
2001年 , 由吕同六、张洁主编的“卡尔维诺文集” , 包含了卡尔维诺不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 首次系统全面地在中文世界介绍这位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2006年后的五年间 , 译林社不断完善 , 陆续推出“卡尔维诺作品集”单行本(共15种17册) , 不仅补充了《巴黎隐士》《为什么读经典》等非虚构作品 , 而且修订增补作品自序、年表、后记等重要内容 。 2012年 , 推出全新“卡尔维诺经典”精装典藏版 , 与世界范围内的卡尔维诺研究整理始终保持同步更新 , 书目至今仍在补充完善中 。 2019年 , 译林社甄选其中部分作品组成更具现代感的“卡尔维诺作品”套系 , 继续传递着卡尔维诺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的超乎想象的故事 。
2023年即将迎来卡尔维诺百年诞辰 , 据悉 , 译林出版社还将陆续推出《卡尔维诺书信集》《卡尔维诺集》等新书 , 以飨读者 。
《卡尔维诺书信集》(1941—1985)收录650余封书信 , 横跨40余年 , 从作家翁贝托·艾柯、戈尔·维达尔 , 到导演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 , 从罗兰·巴特的影响、浪漫主义 , 到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学与社会 , 卡尔维诺畅谈文学与人生 , 诚实展现“直白的自我” 。 《卡尔维诺集》是卡尔维诺生前在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共事的老友于其逝世十年之际 , 依据信件、访谈、零散的或鲜为人知的文件 , 为读者献上的一份图文传记 , 书中许多图片来自家庭珍藏 , 由卡尔维诺的遗孀首次公开 。
- |没钱也没权,他用五年时间改造四百年历史的岭南荒村!
- 考古学|东西问|沈睿文:北大考古百年,如何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体系?
- 唐宁书店|解了燃眉之急!被减免6个月租金,百年老宅里的唐宁书店:不轻言放弃
- 莫文刚|柳州市区一宅子收藏上万件“古董”!家用风扇都超百年!
- |一周艺术人物|塔瓦德罗斯接掌百年美术馆,秦伟回望昨日巴黎
- 滕贞甫|老藤《铜行里》出版,书写百年制铜世家的传奇
- |孙华:满庭芳·百年沭中
- |晚清名医大胆预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说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 鎏金|22柄国宝级刀剑,传世千百年来!历经过多少兵戈狼烟?(下)
-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