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师从儒家受到了什么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他的核心主张是内圣外王之道 。所谓内圣,就是主张人要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 做一个道德上达到极为高尚的境界的人,这是说人的个人的修炼,而外王,讲的是一种治国理政之道,是说如何才能统一天下,实施仁政的问题 。
在孔子的传人中,一派传承了孔子的内圣的思想,这个人就是孟子,而另外一派继承了孔子的外王的思想,这个人就是战国末期儒家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大师荀子 。
在说韩非子之前,我们很有必要说说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的主张,因为正是建立在人性论的不同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孟子与荀子之间思想的不同 。

韩非子师从儒家受到了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孟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人性善并进行系统论证的哲学家 。孟子认为 , 人的内心天然地存在着四种善端 , 分别是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对应着人的仁义礼智等四种心 。孟子认为,人性本性是善的,所以人可以为善,只要我们能好好地保持好内心的善端,不让他丢掉,就能做一个仁人 , 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所以,孟子主张提升内心的道德,以此达到内圣的目的 。
而荀子与孟子的思想完全相反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 。因为人是有生存欲望的,而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 , 一旦不加限制,人的欲望就会无限膨胀,人就会做各种各样的坏事出来 。但荀子认为,人性的恶可以通过后天的改造而发生改变 , 这个改造就是礼,就是社会秩序,只要用一定的严格的社会秩序要规范人的行为 , 那么人就能变好,因此荀子和孟子走出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 。
从孟子与荀子关于人性的理论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孟子主张个人心灵的修炼,属于内圣派,而荀子主张加强社会控制,主张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 。这个礼,其实就是社会的强制力量,在荀子这里,礼其实已经距离法很近了 。所以 , 我们说 , 在荀子的儒家思想中,其实早已经蕴含了法家的思想 。
荀子有两个最著名的弟子,一个是韩非子,一个是李斯 , 这两个弟子都没有成为儒家的传人,相反,韩非子成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李斯,没有成为法家的理论家,而是成了法家思想的具体践行者,他制定了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几乎所有的规章制度,将法家思想治国推向了高峰 。
韩非师从荀子,但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 。这个法术的术,其实来自于法家思想家申不害的思想,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 , 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 。而法,这是来自于著名法家的思想家改革家商鞅的理论 。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 , 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 。
另外,我们发现韩非子非常崇尚老子的学说,他专门写了专著解释老子的学说,他思想中有老子的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的思想 。所以,韩非子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 , 吸收了道家思想,从而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

韩非子师从儒家受到了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一部分是建立在管子、商鞅等法家思想的基础上的 , 但是他的理论的根源,却是来自于荀子的性恶论,来自于荀子的礼的思想 。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 , 对利益充满了天然的追逐,而韩非子这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只要有利益,人性中对利益的追求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 。韩非子在荀子思想的基础上 , 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 , 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 。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