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攫取本质 , 质疑批判 , 兴发洞见 , 追求纯粹和深邃 , 是迟云“诗之思”的行进轨迹
思是过程 , 悟是指向是结果 。 思悟就是透过缤纷的表象、现象、幻象 , 攫取本质 , 触类旁通 , 兴发新意 。 迟云的诗之思 , 在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自觉中 , 将敏锐的触角插向深处 , 特别是对社会的背面、人生的暗处、人性善恶的灰地、灵魂纠结的隐秘之境予以关照感悟 , 在夜深人静之时 , 思接千载 , 神游八极 , 放下有形无形的滤镜道袍 , 坦荡自己放松自己 , 与自然、与天地间飘浮的思想和灵魂、与自己对话 , 生发出一些自然纯粹且别致深邃的诗句 。
本文图片
诗人所落笔、探究的 , 是改革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精神特征以及价值冲突;所警惕、反思的 , 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所质疑、追问甚至“拷打”的 , 是这个急速变幻世界中的乱象、痹症、私欲、精神劣根等 。
“一群又一群的人失去理性/为了营造一种缥缈的红晕/他们甚至把肋骨一根一根地拔下/插成旗杆的模样/且庄重地行着自慰的注目礼/眼前仿佛有姹紫嫣红的影子招展 , 生动/却掩饰不了日渐佝偻的腰身//真想在脑门上凿出一个洞眼/释放一些虚妄/抑或引上一根棉芯 , 点亮/如豆的火苗/燃去积蓄的骄戾”(《在脑门上凿出一只洞眼》)
“行尸走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膨胀的鬼魂渴望去飞/欲望/让一些人灵魂出窍/如隐形的苍蝇/听不见嗡嗡的声音/但传播着腐烂的病因”(《膨胀的鬼魂渴望去飞》)
关于文学的功用、作家的职责 , 有这样一类声音:“文学最终是给苦难者的!”“讲真话是作家宝贵的素质 , 文学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 ”在诗人看来 , 诗歌应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 在世界的光明和阴影面前 , 他会自觉抒写后者 , 做一个警世者、揭露者和反抗者;面对“台前”“幕后” , 他会绕到幕后去探究事物“卸妆”后的本真 , 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圆雕式的真实世界 , 以及物欲横流的世界对社会、对人性的巨大破坏力:
“冰河解冻的时候/世界仍然是寂静的/一切都是沉默的状态/没有人能听到冰块消融的声音……那种骇人肝胆的驳裂之声/静默的山鬼水神听到了/水中的鱼儿泥螺听到了/但它们既没有对阳光表达敬意/也无意对自由表达诚心/它们已经习惯沉默/在沉默中僵硬在沉默中柔软/麻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麻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
“很多的人视躯体高贵精神浅薄/很少的人将灵魂领入天堂 , 却把/肉身塞入炼狱/错位 , 把人生扭成麻花/成就云遮雾绕的景致”(《腐烂的身体满沟满壑》)
“诱惑的色彩斑斓明亮/欲望的燃烧噼啪作响/血管和神经接通了高压电流/众多的心如发情的公鹿 , 集体进入/亢奋状态”(《安顿心灵》)
诗人以奇崛之笔 , 描摹刻画出一幅丑陋、残酷而又鲜活、逼真的“浮世绘” , 同时也支撑起对抗世俗、刺激思考、引导风气的傲骨担当 。 诗人之所以执着地展览丑陋与畸形 , 陈列偏见与不解 , 最终目的是以质疑、追问获得共鸣、反思 , 因为“绝望之于虚妄 , 正与希望相同”(鲁迅语) 。 诗人的这种的洞见、忧思与告诫 , 凝结着非凡的睿智、良知与勇气 , 值得认真咀嚼与回味 。
诗人在对一些社会现象审视、质疑甚至批判的同时 , 更相信其自我修正性 , 相信荒诞可以消解 , 这让他的诗歌情绪沉静不焦灼 , 也见出了诗人不被问题所绑架沉溺的态度:
- 恨与爱!陶渊明临死前,为自己写下的挽歌诗,初读就已断人肠
- 越南@汉字文化圈的6个国家,假以时日,有无可能团结一起,合为一国
- 阜阳|新华社点赞咱阜阳乡村诗人
- 杨万里!南宋大诗人,细品杨万里十首意境深远之诗作,田园牧歌诗独领风骚
- 外蒙@汉字文化圈的6个国家,假以时日,有无可能团结一起,合为一国
- 弥足珍贵|宋刻本《李贺歌诗编集》:现存最早刻本,也是海内孤本
- 死者&陶渊明临死前,为自己写下的挽歌诗,初读就已断人肠
- 田园牧歌诗@南宋大诗人,细品杨万里十首意境深远之诗作,田园牧歌诗独领风骚
- 温斯顿|HW 合为爱,海瑞温斯顿婚礼季甜蜜献礼
- 心中的玫瑰|《乔羽九秩自书歌诗》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