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在下/雨也终究会停/山始终昂着头颅 , 坚信/彩虹正在酝酿/它们的基因正聚拢在/泥泞的山路上 。 ”(《阴沉的雨在嚣张地下》)
“阴风仍在怒号/暖阳却在看不见的地方/正向北方移动/冬眠的青蛙 , 也正在土层/慢慢苏醒”(《我听到冰层驳裂的声音》)
“无疑 , 雷声/是一种摧枯拉朽的音频/该来的一定回来/该去的注定会去/规律不因为羸弱而折返/逻辑不因为强暴而改变/当天空的雷声嘶哑着滚过/所有的阴暗与寒冷 , 都开始/惊悚地退却与消隐”(《碾压而过的雷声》)
“或潜入土地/或飞扬于风的裹挟/结局在于你是否是一粒种子/乃至是一粒什么基因的种子……一切的一切/该腐烂的腐烂/该发芽的发芽”(《结局在于你是否是一粒种子》)
诗人俯视社会中那些粗鄙的写满哀戚的肉体 , 为身处集体无意识中却不自知的无根、浅薄的“庸众”画像 , 其刻画的笔法可谓惟妙惟肖 。 那些深刻描绘人性困局及病态人格的诗文 , 在一定程度上 , 具有了“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 , 同时尽显诗人情怀之悲悯 。 我们笃定地认为 , 真正的悲悯 , 不是避开丑陋和残酷 , 也不一定是多愁善感的软心肠 , 而是正视丑陋、残酷 , 把它从人性、人的存在里狠准地抓拎出来进行拷问:
“如伞一样的树冠/在风中呈现出恭顺的态度/它们没有自己的意识和主张/向东或者向西/摇摆的树梢 , 已经习惯/风的意志//其实/各种杂草抑或灌木乔木/无论它们生长在平原还是山峦/在风中/漫卷是它们的自由/弯腰则一定是它们的无奈……一颗一颗脑袋已经木化/一片一片的脑袋已经茅草化/它们已经习惯瞻前顾后/进行有规律的摇摆”(《头颅习惯了集体转向》)
“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当人们在课本里阅读/这些荒唐的故事/每个人都很明智/仿佛都是戳破皇帝新衣的/孩子//时光逆转/江河倒流/当人们在现实中感受/这些虚幻的实在/每个人都很弱智/仿佛都是围观皇帝新衣的臣民……做孩子还是做大臣/道理如此明了/而在伞的下面/很多人依然选择了沉默”(《两种镜像》)
“远望 , 花海里争芳斗艳/却几乎看不到一朵个体的花儿/集体成就了一种绵延的背景/让一切特色淹没在类似里”(《集体成就了一种绵延的背景》)
“孤岛之上/标准化的脑袋正在批量制造/犹如工地上土坯的生产/正从一个又一个模子中脱胎”(《标准件的生产》)
诗人笔下的“庸众” , 对激情视若无睹 , 对锋芒退避三舍 , 对规则一味附和 , 思维钝化、意志驯化、锋芒收敛 , 唯恐成为那个与众不同的“反叛者” , 让我们的阅读体验直接与鲁迅作品中充盈着民族劣根性的看客对接 。 在“随波逐流”成为常态的今天 , 这样发人深省地追问、质疑的诗行 , 像一把毫不留情的利刃 , 顷刻之间就把极力遮掩的伤疤戳破 , 释放出腥臭的脓血 。
三、怀抱家国情怀 , 站在时空的高处 , 使迟云的“诗之思”具有了时代的责任担当
诗人书写的人性在历史潮流中的多层嬗变与种种暗面 , 绝非向壁虚造 , 他之所以质疑、揭露、痛斥乃至批判 , 皆因“爱之深责之切” 。 质疑、批判 , 其实也是一种自省和忏悔 , 是一种道德责任 , 是一种更为深层的关切 。 任何一个有道德责任的作家 , 都应目光如炬地审视困局、冲突 , 而不是一味地去歌舞升平、文过饰非 。
本文图片
诗人冷峻的书写 , 让其诗作的“质地”往往是坚硬的 , 会让“在岸上待得太久”的人们感到不适:
- 恨与爱!陶渊明临死前,为自己写下的挽歌诗,初读就已断人肠
- 越南@汉字文化圈的6个国家,假以时日,有无可能团结一起,合为一国
- 阜阳|新华社点赞咱阜阳乡村诗人
- 杨万里!南宋大诗人,细品杨万里十首意境深远之诗作,田园牧歌诗独领风骚
- 外蒙@汉字文化圈的6个国家,假以时日,有无可能团结一起,合为一国
- 弥足珍贵|宋刻本《李贺歌诗编集》:现存最早刻本,也是海内孤本
- 死者&陶渊明临死前,为自己写下的挽歌诗,初读就已断人肠
- 田园牧歌诗@南宋大诗人,细品杨万里十首意境深远之诗作,田园牧歌诗独领风骚
- 温斯顿|HW 合为爱,海瑞温斯顿婚礼季甜蜜献礼
- 心中的玫瑰|《乔羽九秩自书歌诗》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