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三 )


即在在粮食价格较低时,政府卖粮食存于常平仓,等到灾荒时期或粮价偏高时期,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将粮食低价卖给百姓 。
可惜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多弊端 。因为常平仓内的粮食常常要调拨给各路军队,如此拆东补西的做法使得仓内粮食捉襟见肘 。再者,常平仓管理不易,许多掌管粮仓的官吏对籴粜消极以待,导致很多粮食都烂于仓内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而新出的青苗法是为何物?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仍以现钱,依陕西青苗钱例,取民情愿预给,令随税纳斛斗 。内有愿给本色 , 或纳时价贵 , 愿纳钱者,皆许从便……"
也就是说,先将原来常平仓内的粮食兑换成现金,再以二分利息贷给百姓,等百姓手头富足时 , 既可以直接归还粮食 , 也可以归还现金 。
除此之外,青苗法还规定,一年借贷两次,每次的借贷额度根据百姓的户等来定 , 户等越高的百姓能借贷的额度也就越高 , 而那些贫户则需要在富户担保的情况下,才能借到小额度的青苗钱 。
如此一来,便达到了所谓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这相比于其他"节流"的举措来说,这种"开源"的做法更行之有效 。
当然,青苗法作为一种农贷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 。因为地域和气候的差异,一些偏远山区生产低下,面对繁重的赋税的同时,还要遭受自然灾害的祸害,导致政府贷出去的本钱都收不回来 。
因此,青苗法在施行五年之后,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政府下令规定仓内必须要求留一半青苗本钱,否则不准放贷 。同时,针对那些不还钱的百姓,政府也规定不准给其放贷 。
不过总体来说,此时此刻的青苗法还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只可惜好景不长,在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辅政,司马光拜相,青苗法遭到了众多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最终被司马光废除 。
公元1093年 , 高太后去世 , 宋哲宗掌政 。宋哲宗见朝廷财政收入低下,而用度百出,因此又重新启用青苗法,欲借此收取利息,增加财政收入 。
然而死灰复燃的青苗法并没有达到王安石推行时期的效果,反而拖欠、拒还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 。除此之外,掌管常平仓的官吏之间相互勾结,以图青苗之利,使得本就财政困窘的大宋亏得更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大,而作为第一个全力推行青苗法的王安石也被人们扣上了一顶"聚敛之臣"和"祸国殃民"的双色帽子 。
直至建炎二年,南宋高宗下令:"青苗敛散 , 永不施行 。"
至此,青苗法算是彻彻底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浩瀚无边的中国历史海洋里只留下了点点痕迹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青苗法出台的影响和意义
①财政收入增加,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
从青苗法"富国"的初衷出发,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做到了 。就拿《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数据来说,元丰六年,政府共贷出本钱11037772贯石匹两 , 除下那些拖欠不还的 , 最终连本带息共收回了13965459贯石匹两,也就是说,这一散一敛 , 就赚了近293万贯利息 。
这笔利息对于此时此刻的大宋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给了在财政重重压迫下的大宋王朝得以喘息的机会,也给大宋社会的宏观运转上注入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