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四 )


②帮助百姓度过灾荒,给百姓提供了生活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
面对灾荒,百姓可以去借青苗钱以度难关 。这样一来,便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大大减少了流民的数量,同时也缓和了统治阶级和百姓之间的矛盾 。再者,百姓不用再担心没有钱和粮食度过灾荒 , 这样的结果必然促进着社会的稳定 , 减少社会的动荡 。而社会的稳定又促进着百姓生产 , 生产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对于外患严重、财政紧缺的大宋来说 , 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
③避免百姓陷入民间高利贷 , 体现出青苗法的"利民"初衷 。
早在青苗法出台之前,北宋的民间高利贷市场就十分活跃,不管是官员、商人、豪强、地主还是寺院,都纷纷加入高利贷营运者的阵营之中 。他们所行的数量和规模都非常巨大,这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铺席》中便可找到相关记载:
"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 。"
其讲的是又有富豪开设了十多个放贷点,其散敛数额多达千万 。
如此庞大的规模,使得大量百姓深深陷入高利贷的"牢笼"之中无法脱身 , 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秩序 , 造就了各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
而青苗法的出台便很有效地遏制了这种恶性的市场秩序 , 并将那些因为贫困而陷入民间高利贷的百姓解救出来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 青苗法似乎也已经达到了它的"利民"初衷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青苗法看似优点颇多 , 但最终为何还是失败?
①改革最初的意见分歧 , 使得青苗法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共同抵制 。
早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之初,反对的号角就已经吹响 。司马光等人认为:原来的常平仓制度非常实用,只是在某一些方面出现了漏洞 , 让一些掌管常平仓的官吏钻了空子,只要稍作修改,便可使国家财政重新走上正轨 。这用司马光的原话来说便是:"此乃法因人坏 , 非法之不善也 。"
而青苗新法在司马光看来,也只是打着"富国利民"的幌子,暴敛民财、害民苦疾罢了 。这从他的《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中便能找到这种思想:
"(青苗法)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
总之,司马光认为常平旧法要远远优于青苗新法 。这样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 , 这为往后的废除青苗法已经做好了铺垫,这也是青苗法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 。
②触碰了大量地主官员的利益,使得青苗法的推行阻碍重重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不过,其推行青苗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间高利贷 , 这必然会触碰到那些地主阶级的利益 。
这一点苏辙看的很清楚,故曾说道:"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 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原本有利可图的地主官僚群体,如今利益遭到极大打击,故在青苗法的推行道路上设置重重阻碍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
这一点与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情况类似,都是损害了某些集团的利益,最终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尴尬局面 。
因此,这也是青苗法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③青苗法自身的缺陷,没能在根本上达到"利民",反而以另一种方式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