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端午至 赛龙舟
佩香囊 点雄黄
粽叶飘香
值此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
跟随大影君一起
赏川影校园生生不息的绿意
听川影学子讲述端午的故事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在古代 , 端与初同义 , 五与午相通 。 按地支顺序推算 , 五月为午月 , 故初五作端午 。 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 , 宰相宋建议要避讳 , 就把“端五”改为“端午” , 此后 , “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 ,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关于其由来 , 说法不一 , 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 。 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 , 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 。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的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 , 在中国南方很流行 , 相传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 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的木舟 , 上刻鳞甲 , 船头装饰成龙头 , 船尾装饰成龙尾 。 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等道具 , 比赛时敲打龙舟上的锣鼓 , 既能鼓舞士气 , 还能让船员保持一定的节奏 , 努力划桨 。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 , 以五彩丝系臂 , 名长命缕 , 一名续命缕 , 一命辟兵缯 , 一名五色缕 , 一名朱索 , 辟兵及鬼 , 命人不病瘟” 。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 , 以五色为吉祥色 。 因而 , 节日清晨 ,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 系线时 , 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 , 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 , 抛到河里 。 据说 , 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 , 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 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 外包以丝布 , 清香四溢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 作各种不同形状 , 结成一串 , 形形色色 , 玲珑可爱 。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 , 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 粽子 , 又叫“角黍”、“筒粽” 。 其由来已久 , 花样繁多 。 每年五月初 , 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 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 从馅料看 ,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 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 吃粽子的风俗 , 千百年来 , 在中国盛行不衰 ,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菁菁川影,与你共听端午的声音
本文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 在端午节 ,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 家家都洒扫庭除 ,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 悬于堂中 。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 制成人形或虎形 , 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 美丽芬芳 , 妇人争相佩戴 , 用以驱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