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聚光灯|深圳公共艺术需要国际硬通货

深圳是非常厚爱我的城市 。 也许我留下过一些想法和资源 , 但基本“雁过无痕” 。 一个展览或项目做了之后 , 可能一两年就忘掉了 ,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都有一直留存的价值 。 只是由于大多数活动没应用“艺术博物馆思维” , 仅关注当下 , 看的并非长期利益 , 也会存在一些遗憾 。
深圳|聚光灯|深圳公共艺术需要国际硬通货
本文图片

【深圳|聚光灯|深圳公共艺术需要国际硬通货】作者:罗怡策展人、美术馆顾问
“自1977年开始 , 每10年一次的明斯特雕塑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公共艺术展览 。 展览从开始至今 , 策展人里一直有卡斯珀·科尼格 。 40多年来 , 这个德国西北小城共举办了五次展览 , 涉及200多件作品 , 其中城市收藏了近40件散布城中公共空间 , 供当地居民和来客随意欣赏 。 ”当我受孟建民院士邀请在他创办主持的“未来学社读书会”上分享这几个数字的时候 , 大家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惊 。
首先 , 10年才一次 , 每次明斯特自身就是主题 , 在中国 , 更不提以“深圳速度”著称的深圳 , 公共领域里什么事10年后能再续起来不断篇 , 且一续就是近半个世纪 , 实在不可想象 。 每次平均展出只五十来件 , 在不到30万人的小镇上 , 居然做到世界最盛名 , “网红打卡”快50年 , 2017年第五届吸引游客过100万 , 实在不可想象 。 小半个世纪以来 , 市长不知道换了多少 , 可雕塑展都有一人(卡斯珀·科尼格先生)参与 , 实在不可想象 。 (科尼格先生虽然年事已高 , 在艺术圈还很活跃 , 我上一次见到他应该是2019年 ,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 。 经年积累收藏作品却不到50件(平均1年一件) , 如今大多价值连城 , 件件国际硬通货 , 持续升值中 , 实在不可想象!头一届参展的9位艺术家 , 只要在世的 , 持续40多年几乎都一直参展 , 实在不可想象!
留下蜚声世界的艺术作品
其实 , 明斯特第一届以约瑟夫·博伊斯、克拉斯·奥登伯格、唐纳德·贾德、迈克尔·阿舍(古根海姆奖和美国国家艺术奖)、布鲁斯·瑙曼(当代艺术TOP10)、托马斯·舒特(51届威尼斯金狮奖)等9位当时世界超一流的豪华艺术家阵容“搞出了大事情”不难想象 。 但这样的策略 , 深圳也不是没用过 。 就深圳香港国际建筑双年展(简称“深双”)来说 , 每一届也都是通过邀请国际顶级的建筑家和策展人 , 同时进行国际化的推广 , 取得了国际声誉 。 深圳早已经不是一个对公共艺术与文化活动感到陌生的城市 。 不过 , 明斯特还是以如此多“不可想象”刺激了大家 。
我粗粗对照“深双”历年的画册算了一下 , 自2005年举办以来 , 今年即将进行第九届 , 每届的作品基本不少于100件 , 2017年更是超过230件 。 可以说“深双”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建设以及区域商业开发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这是毋庸置疑的 。 遗憾的是 , 当我们想想有哪些必打卡的“城市艺术收藏”或是“艺术地标”是“深双”创造或者留下的 , 似乎很难有某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映入眼帘 。 当然 , “深双”的核心社会价值已经充分体现 。 之外 , 中国设计大展(深圳)、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坪山雕塑双年展、OCAT创意节(我本人策展过2013年)……能排上号的市级区级公共性艺术&设计展览活动 , 活跃在美术馆、创意园、公园、城市更新的旧改区 , 近年又蔓延到商城 , 主导的既有政府 , 也有具备艺术推动传统的大型国企……只是 , 如果我们想要捕捉一个“深圳+某艺术标志物”的画面 , 着实困难 , 眼前一片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