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

今年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 。 70年来 , 说起人艺的经典作品 , 可能很多人还是会想到《茶馆》 。
|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
本文图片

《茶馆》创作于1956年 , 老舍先生当时仅仅用了三个月 , 就拿出了《茶馆》的初稿 。 那段时间正是老舍先生的创作高峰期 , 从1950到1966年他发表了26个剧本 , 据他自己说他扔掉的剧本比发表的还要多 。
《茶馆》让人印象最深、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三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撒着纸钱 , 在凄凉中祭奠自己的结尾 , 而不为人知的是 , 最开始老舍先生设计的结尾并不是这样 。
原本结尾是一个轰轰烈的革命的结局 , 而改变了老舍想法的人是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的于是之 。 有一次 , 于是之到老舍家中 , 谈到希望这个戏最后的结尾是三个老人话沧桑 , 老舍听了之后并没有说什么 。
一个星期后 , 老舍完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结尾 , 三个老人在漫天纸钱下痛彻心扉的感悟 , 成为《茶馆》的神来之笔 。
|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
本文图片

而《茶馆》与人艺的故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读《茶馆》剧本
|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
本文图片

老舍
老舍有个习惯是亲自到剧院给大家读剧本 , 先给人艺党委成员读 , 再扩大到全体成员 , 看到有人皱眉就拿回去修改 。
【|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老舍女儿 舒济:
他这个朗诵非常有戏剧化 , 也就是说不同的角色 , 他会用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语气把它表达出来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郑榕:
他读剧本活灵活现 , 你就感觉到那个人从外表什么样都具体极了 , 他对这些人太熟悉了 。
曹禺谈起听老舍读《茶馆》剧本:
读到第一幕时 , 我的心怦怦然 , 几乎跳出来 , 我处在一种狂喜之中 , 这正是我一旦读到好作品的心情 。 我对老舍先生说 , 这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
听过剧本的人艺演员们 , 也都认为遇到了一部难得的好剧本 。 太多的人想进剧组 , 他们想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好 。
当时北京人艺实行“角色申请制度” , 很多演员为了能在《茶馆》里拿到角色 , 就放出话来说:如果自己进入《茶馆》剧组 , 就请大家去广东酒家吃饭 。
|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
本文图片

于是之
在《龙须沟》中扮演“程疯子”的于是之 , 写了一篇很长的申请书 , 恳切地希望让他来演男主角——茶馆掌柜王利发 。
把《茶馆》搬上舞台
《茶馆》从 1958年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 , 如今60多年过去 , 《茶馆》已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 , 也是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话剧 。
|老舍最初为《茶馆》设计的结尾竟是这样…|北京人艺70周年纪事
本文图片

焦菊隐
当时老舍点名要时任人艺副院长的焦菊隐担任导演 。 焦菊隐1935年留学法国 , 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 是中国第一个把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搬上舞台的人 。
焦菊隐把一身的本事都运用到了《茶馆》上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梁秉堃:
焦先生排得特别好 , 茶客的话都是时隐时现 。 焦先生想了一招 , 这里头有一个卖福音书的老头儿 , 各桌串 , 他就告诉我们群众演员 , 说他就是一个指挥 。 他离开哪桌哪桌声小 , 所以这个确实排得好 , 很见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