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先生则曰“从夏饷铺鄂国墓M19出土的鄂侯壶铭…… , 南阳之鄂很可能是姬姓 , 与湖北羊子山之鄂并非同一回事 。 ”推测此鄂之封或与周宣王徙封申、吕于南阳盆地同时[21] 。 黄锦前先生亦认为夏饷铺墓地之鄂国是“姞姓鄂国被灭后重新封立的姬姓鄂国”[22] , 然未言封于何时 。 黄凤春先生进一步分析说:在位于随州安居一带的姞姓鄂国于西周晚期被周王室伐灭后 , 即因故地分封了一个姬姓鄂国 , “随着春秋初年楚国势力向东的挺近 , 姬姓的鄂国被迫迁往南阳 , 这就有了历史上的‘西鄂’之称 。 其时空正好与南阳夏饷铺的鄂侯铜器群相印证 。 ”[23]
就目前的材料而言 , 夏饷铺之鄂究竟是姞姓族人的延续还是新封的姬姓侯国 , 难以做出明确的定论 , 结合历史背景与相关资料分析 , 其为姞姓族人的可能性更大 。
其一 , 《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对郑桓公说:“当成周者 , 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 , 所言为西周晚期南土的封国态势 , 其中申、吕两国于宣王时期由北方改封于南阳盆地 , 以协助周王室稳定南方的局势 , 《国语》之外 , 《诗·大雅·崧高》还全篇记载了这一过程 , 如果姬姓鄂国在周宣王时或此前的夷厉时期即就封于姞姓鄂国的故地 , 则更应是守护南土的骨干队伍、中坚力量 , 文献不至于完全失载 , 尤其是在两周之际的社会动荡以及其后楚人势力逐步壮大后不断向东向北发展的过程中 , 却毫无关联、涉及 , 令人难以理解 。
其二 ,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田野考古工作的进步 , 先后在随枣走廊、南阳盆地发现了大量姬姓曾(随)、姞姓鄂国、嫚姓邓国、姜姓申吕和芈姓楚国的墓葬和青铜器 , 以及部分鄀、养、复、唐等小国的遗迹遗物 , 其中不乏诸国之间婚丧嫁娶、结盟交好的物证 , 如果姬姓鄂国于西周晚期受封于今随州安居一带 , 下至春秋初年 , 前后有数十甚至近百年的时间 , 何以于随枣走廊乃至整个南土地域至今没有任何该姬姓鄂国的墓葬和遗物发现?与曾、邓、申、吕诸国的情况形成颇大的反差!
如果夏饷铺墓地的族属为姞姓鄂人 , 上述疑点就容易解释了 。 在周天子命西六师、殷八师征讨鄂国“裂伐鄂侯御方”之后 , 并没有完全落实“无遗寿幼”的震怒号令 , 而是在攻克今随州安居一带的鄂国、惩办鄂侯御方等一批首领与骨干分子后 , 将部分鄂国遗民北迁至今南阳一带安置、监管 , 与周初平定三监之乱后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往洛邑安置监管的情形类似 。 夏饷铺墓地之鄂国、鄂侯当是这部分姞姓遗民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恢复后逐渐发展而来的 。 这也是传世文献中没有任何该鄂国存在与活动的踪迹 , 考古材料中不见西周晚期相关遗迹遗物的原因所在 。
将夏饷铺墓地四组鄂侯夫妇墓与差相同时的晋侯墓地第九组及虢国墓地的有关材料加以比较 , 除了墓圹与椁室规模大体相近外 , 而随葬器物的多寡、质地 , 车马坑的有无和大小 , 陪葬墓的规格诸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 , 显得相对寒碜窘迫 , 如果是西周晚期新封的姬姓鄂国 , 不至于出现这样明显的不同 , 若是姞姓族人的延续 , 就理所当然了 。 受到重创而被北迁于南阳盆地的鄂国遗民 , 勉能存国续祀实属不易了 , 不仅会受到周王室的强势压制管控 , 亦会受到汉阳诸姬诸姜的监管挤兑 , 政治地位、经济实力诸方面与西周早中期的鄂国一定是天壤之别 , 不可等同 。
关于两周时期婚姻中的异姓媵问题 , 此前已有学者结合传世文献和铭文材料作过比较系统的梳理与分析[24] , 可为我们提供明确的参考借鉴 。 异姓陪媵与同姓通婚一样 , 虽在当时皆被视为“非礼” , 即不合周礼的规范或行为 , 但出于政治结盟与国族生存的需要 , 这类“非礼”事例并不少见 , 即或在成天高喊维护周礼的周王朝统治集团核心——姬、姜族群内部亦是如此 。
- |你们以为我不想让TA红吗?
- 书法|这位校长的书法可超越古人,媲美“宋四家”,却被评为“坐井观天”!
- 电子竞技|关于跳槽的这些坑,千万不要跳
- |河工·冬奥|关于235片“雪花”的故事—河工青年志愿风采展
- 沉香|关于沉香的奇韵到底是什么感觉?
- 银币|关于宣统三年银币,价值高吗?
-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与许行关于社会分工的大争论
- 生肖|专科生的好消息来了,关于“第一学历”变动,官方已作出了回应!
- 应届生|栾城区关于公开招聘110名劳动聘用人员的补充公告
- 康熙通宝|关于千字文的成套古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