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斯特在书中讲到许多愤怒的女性 。 有些女性对于奴隶制和私刑深感愤怒 , 她们冒着生命危险 , 为女性开拓公开表达意见的新形式;有些女性因为妇女没有选举权而愤愤不平 , 从纽约步行整整240公里到奥尔巴尼发起请愿;有些女性燃烧了一辈子的怒火 , 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争取投票权 , 推动了《投票权法案》的颁布……她们的名字 , 我们并不陌生 。 她们的愤怒曾改变美国的历史 , 虽然她们的愤怒也经常被写出历史 。
在这本书之外 , 我也想推荐一些其他有关这一主题的书 。 一本是我特别喜欢的女权主义作家奥德莉·罗德的《姐妹局外人》(Sister Outsider) 。 愤怒饱含着信息与能量之语正是出自她口 。 罗德同时是一位诗人 。 另一本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齐切利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艾米娅·仕尼瓦森的《愤怒的恰当性》(the Aptness of Anger) 。 她在书里提到 , 愤怒最重要的价值便是作为一种情感的记录和鉴别不正义的方式 。
事实上 , 当我们正视愤怒 , 就可以看到 , 愤怒改变了女性的处境 。 正如特雷斯特在书中所言:“我们必须正视女性的愤怒 , 停止犹豫 , 停止否认 , 停止担忧这种愤怒会冒犯别人 , 带来不适 。 女性的愤怒必须是 , 也一直都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 ”
最后 , 我想分享一段还未发布的采访对话 。 去年年底 , 在采访上野千鹤子老师的时候 , 我问她:红发对你而言是否意味着愤怒 。 她笑称我过度解读 , 同时又对我说:“愤怒是女性最禁忌的情绪 。 社会允许女性拥有的情绪 , 是羡慕、嫉妒、恨 , 也就是弱者对绝对无法对抗的强者所抱有的感情 。 而愤怒则是 , 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与自己对等位置的人的侵犯时所产生的一种正当的感情 。 我认为 , 女性可以再愤怒一些 。 相比管理愤怒 , 我们更应该学习如何表达愤怒 。 ”
非虚构
本文图片
《中亚行纪》
作者:埃丽卡·法特兰
译者:杨晓琼
版本: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5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朱天元
关于中亚国家 ,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模糊、刻板的 。 无论是作为昔日成吉思汗与跛子帖木儿的征战之地 , 或是十九世纪英俄之间波澜壮阔的“大博弈” , 还是电影《波拉特》中浮夸的政治强人 , 中亚 , 似乎一直是大国政治的附庸 , 人们的眼光停留在猎奇与批判之中 , 历史在此停止 , 这里的人们的生活与变革和现代绝缘 。 《中亚行纪》是挪威人类学者埃丽卡·法特兰的一份访问记录 , 她踏上了这片昔日孕育了人类 , 今天却被刻意遗忘的土地 , 留下了一份真诚的观察 。
不同于卡普兰自负的“文明者”视角 , 也不同于卡普钦斯基对历史执着的乡愁 。 埃丽卡·法特兰有一种属于女性的悲悯和关怀 。 后冷战时代的政治秩序和新自由主义并未改变这片土地上具体的人的命运 。 相反 , 在这里传统和记忆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 人们一边对现实感到乏味与厌倦 , 却不得不追忆过去 , 来强调自己的身份与认同 。 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迁徙到中亚的德意志裔牧师、一生执着于培育苹果的植物学家、在沙漠深处经营一家博物馆的收藏家 ,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受困于历史和现实 , 然而苦难并未使他们屈服 ,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 也都在时代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 在这个角度上 , 中亚国家也似乎与世界上其他地方并无不同 。
作者/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李永博 青青子
- |如何正确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作品?
- |惊艳时代的文物们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 |经典永续 生生不息——这座为“人民”而生的艺术殿堂七十岁了
- 三星堆|三星堆的这些新发现,带来了哪些古蜀文明的新信息?
- |浙江默默无闻的博物馆,却馆藏中国首次发现的人首陶瓶,有何特色?
- |看呐,声音的风景
- 求职|简历上的一排小字,让985毕业生面试频频碰壁,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 |高价收售:什么古钱币最值钱 30万元以上的古币图片有吗
- |哪种鱼漂最好用?钓鱼怎样选择鱼漂?鱼漂的选择方法
- 比亚迪|什么样的女人是无价之宝:内在往往具备三个稳定特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