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 , 人间 , 这是一个需要用心咀嚼才可以领略期间意味的词 。
当一件又一件烂事丑闻成为热点 , 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城市名字所代表的地域 , 总会给人间这个词蒙上一层灰 。
一九九二年七月五日 , 汪曾祺先生在《新校舍》这篇文章里 , 写了这样一段话 , 读后深受触动 , 然后就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
【汪曾祺|没有大师的时代,烂是一种常态】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 来品味一下这段话吧:
有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 。 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 , 设备条件那样差 , 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 , 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 , 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 。 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 ”
这段话让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中文系教授连标点符号都用不好 , 连基本的文通字顺都做不到的原因了 。
再回味汪曾祺先生文字里记录的这些中文系教授——朱自清、罗常培、闻一多、皮名举、唐兰、刘文典、罗膺中、陈梦家……无一不是大师、名师 。
名师出高徒 。 这是永不过时的真理 。
他讲《古代神话与传说》非常“叫座” 。 上课时
连工学院的同学都穿过昆明城 , 从拓东路赶来听 。 那真是“满坑满谷” , 昆中北院大教室里里外外都是人 。 闻先生把自己在整张毛边纸上手绘的伏羲女娲图钉在黑板上 , 把相当繁琐的考证 , 讲得有声有色 , 非常吸引人 。
这是汪曾祺先生经历的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讲课的场景 , 大师风范 , 跃然纸上 , 羡慕之余 , 让人神往 。
关于闻一多先生讲课场景的记录 , 还有这样一段:
曾见过几篇老同学的好回忆文章 , 说闻一多先生讲《楚辞》 , 一开头总是“痛饮酒 , 熟读《离骚》 , 便可称名士 。 ”有人问我:“是不是这样?”是这样 。
寥寥几笔 , 一个真名士真大师的形象呼之欲出 。 这种“真”才是名士与大师的底色 。 何谓名师?只有符合名士和大师的双重身份 , 才配称名师 , 也只有这样的名师才可能教授出真正的高徒 。
当教授都丧失了“真” , 代之以名利、媚骨和奴性 , 又怎么可能培养出人才?!
2022年6月13日
- 裁员|现在九零后没有学历,从事什么职业有前途?
- 公平竞争|职场中,真的没有公平竞争吗?5个方面值得考虑
- 驾驶|为什么有的在编已婚男教师越教越痛苦,却没有勇气放弃这个职业?
- 中国工艺美术|96位新晋“大师”,6件佳作荣升“珍品”,这是咱甘肃的工匠精神!
- 玛瑙|买紫绿玛瑙会没有用吗
- |对战初学太极剑的张无忌,八臂神剑方东白有没有放水?
- |如果挖到古代平民的墓穴,没有重大的考古价值,该怎么处理?
- |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屈原没关系,胡适:有没有屈原这个人?
- 大学生|没有“中年危机”的3类职业,失业风险微乎其微,越老越吃香
- |生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