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改变了“底层思维”( 二 )


这就是“众争之地 , 勿往 。 ”
老话说得好 , 日中则移 , 月满则亏 , 物盛则衰 。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 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 。
曾国藩|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改变了“底层思维”
本文图片

同样的道理 , 如果一件事一直都能让大家轻松获利 , 说明后来者一定都是来接盘的 。
如同击鼓传花的游戏 , 都在找下一个接盘人 。
这时轻易插足进去 , 赚不到钱不说 , 还可能把老本搭进去 , 比如近些年兴起的种种“商机” 。
《南村辍耕录》说:
“一事精致 , 便能动人 , 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 ”
无论做哪个行业 , 没有点钻研精神 , 没有股子痴迷劲儿 , 而是看着碗里的 , 想着锅里的 , 恐怕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 除了少数天才之外 , 没有谁可以样样精通 。
与其跟随别人的脚步去不停转行 , 不如专精一处 , 安心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
任何时候 , 任何人 , 坐得住 , 才立得起 。
听过一则寓言 , 感慨很深 。
有一天 , 寺院开会的时候 , 老和尚在地上写了这四道题:
2+2=4 , 4+4=8 , 8+8=16 , 9+9=19 。
徒弟们纷纷说:“师父您算错了一道 。 ”
老和尚抬起头来 , 慢慢地说道:
“是的 , 大家看得很清楚 , 这道题是算错了 。
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 , 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 , 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生活中 , 有的人也是这样:你对他十次好 , 也许他会忘记 , 一次不满足 , 就会抹杀所有 。
这就是100-1=0 。
对此 , 曾国藩曾讲: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 , 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
在他看来 ,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 , 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 , 一点小恩怨 , 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 , 忘记别人的恩情 。
他是这样说的 , 也是这样做的 。
左宗棠曾是曾国藩的学生兼下属 , 他的崛起最开始特别有赖于曾国藩的大力推荐 。
但后来 , 左宗棠开始变得高傲自负 , 甚至曾多次弹劾曾国藩 。
可当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时 , 曾国藩还是不计前嫌 , 尽心尽力督办粮草 , 而且还把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刘松山拨给了他 。
对左宗棠的成功 , 曾国藩钦佩不已 , 称他是“当今天下第一人” 。
左宗棠对此惭愧不已 , 曾国藩去世时 , 他曾送来一幅挽联:
知人之明 , 谋国之忠 , 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 , 攻错若石 , 相期无负平生 。
【曾国藩|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改变了“底层思维”】曾国藩|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改变了“底层思维”
本文图片

《礼记》上说:
“好而知其恶 , 恶而知其美者 , 天下鲜矣 。 ”
意思是说 , 喜爱一个人但知道其缺点 , 厌恶一个人但知道其优点 , 这样的人世间少有 。
为什么少有?
就因为以自己的好恶而全盘认可或否定一个人 , 乃是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缺陷 , 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 。
这世上 , 人无完人 , 金无足赤 。
懂得向下兼容 , 常怀一颗慈悲心 , 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 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
一次采访中 , 采访人员问稻盛和夫:“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稻盛和夫回答说:“思维方式 。 ”
思维直接决定行为 , 只有思维先对了、正了 , 行为才会高效、正确 。
换句话说 , 就是做正确的事 , 才能正确地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