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10期)】( 四 )


这时候 , 我已经不用再付半斤的黄瓜钱了 , 因为这半斤的黄瓜里 , 有他的报答 , 有他的感恩 , 更有他的善良和厚德……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10期)】
本文图片

清圆婉丽——刘云华诗词艺术特色
□李硕洪
作为“西子七姐妹”的幺妹 , 刘云华公开发表的数百首诗词 , 我基本都读了 , 有的读了数遍 。 我认为 , 清圆婉丽是其诗词艺术的主要特色 。
她的诗词内容丰富 , 其一为闺情诗词 , 通过对自己生活和情绪的表现 , 以及描写爱情、亲情和友情 , 呈现了一位活泼、有灵气、与周围关系融洽、热爱生活的女诗人形象 , 组诗《江城梅花引》、《卜算子》以及众多单篇诗词 , 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这一点 。 其二为山水诗词 , 不同于有些诗人对自然只是逼真地描写 , 刘云华用富有个性的语言 , 情景交融地表现 , 创作“物我同体”融入自己感知、觉悟的山水歌咏 。 其三是酬唱诗词 , 其赓和、赠予诗友的诗词 , 展示她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 其四为时事诗词 。
她诗词形象的鲜明性、性格的完整性或是形象的思想意义 , 都是“这一个”的特征 。 刘云华用她那支锲刻入微的生花妙笔 , 塑造出了一个有情感、有才华、富于理想的女诗人形象 , 更可贵的是刻画了她的内心世界 。 过往有些诗词塑造过贵族女子的形象 , 描绘了她们的服饰、外貌和情态 , 但是没有刻画她们的性格 。 刘云华诗词最让读者称道的是主人翁个性鲜明的描写 。 所塑造的形象 , 既是她自我形象的写照 , 又更具典型意义 。
《豆叶黄·西湖拾忆》
风轻柔处水轻柔 , 人逐长堤月逐舟 。 偶有飞花鬓上留 。 那年秋 , 谁唤奴家小小刘?
《卜算子·田牌村花为你开景区采风》
只为一丛花 , 燃起情如火 , 寻遍幽香锦绣堆 , 哪瓣花归我?大笑乱形骸 , 露了丁香颗 , 烂嚼红茸唾未成 , 损友人先躲 。
《苏幕遮·秋夜》
夜融融 , 灯脉脉 , 岁岁年年 , 日子寻常过 。 文债近来拖一摞 , 豆起颊边 , 能不生心火?月窥书 , 风入座 , 幸有清茶 , 幸有诗香佐 。 藤蔓驼着花几朵 , 爬上窗台 , 妆点秋和我 。
以上三首 , 顽皮的机灵的女青年形象呼之欲出 。 特别是《卜算子·田牌村花为你开景区采风》 , 在描写活泼女青年与同伴追逐游戏时 , 用一个“大笑乱形骸 , 露了丁香颗 , 烂嚼红茸唾未成 , 损友人先躲 。 ”的有趣情节 , 就把主角傲娇笑貌、顽皮动作以及同伴的灵动躲避 , 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 青春是永恒的写作主题 , 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没有运用形象的语言和情节来生动描写 , 诗词就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她的《自题自寿》明显写在中年 , 是经历了岁月后的思考:
如梭光景指间流 , 蓬转经年又一秋 。
不计蜗居多局促 , 只缘天性恋清幽 。
寻常市井寻常过 , 苦乐人生苦乐修 。
若得此心同水淡 , 或无欢喜或无忧 。
尽管是“寻常市井”中的“苦乐人生” , 也自励“苦乐修” 。 难得的是作者更进一步指出:“若得此心同水淡 , 或无欢喜或无忧 。 ”是的 , 上善若水 , “此心同水淡”才能宠辱不惊 。 一个走过青涩年华、褪去无限风华、步入中年的知识女性的心理描写 , 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 也从这一尾联中得到领悟 。
刘云华对中年的到来 , 不是无奈地消极对待 , 而是积极处世 。 “纵使心头伤未合 , 依然故我不言输 。 ”(《无从寄》)“只当涅槃需浴火 , 而今不惧雪霜侵 。 ”(《感怀》) , 即使“愁影寂寥犹著雨 , 病枝纤弱哪堪风 。 ”(《咏柳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