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许宏:考古学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历史?( 二 )


那么考古学到底是一门实证的学问 , 还是一门阐释的学问?许宏说 , 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 , 不止一位老师强调考古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 , 但他越学越感觉考古学是一门阐释的学问 。
以夯土为例 , 考古学者发现古人用来建宫殿、建城墙的夯土 , 和现在北方农村建蔬菜大棚的夯土是一样的 。 许宏认为 , 像这样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艺 , 可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来进行实证 。 但涉及历史学解释 , 目前为止还不能排除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 。
“大家看同样的一批考古材料 , 不同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会对它们的定性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来 。 ”
考古实证上不能回答的问题有哪些?对此杨照回答道:“这些人到底是谁?这些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这些人夯土背后在想什么?”虽然他们没有留下文字的记载 , 可是我们不会因为实证的缺席 , 就不好奇、不问这些问题 。 杨照表示 , 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 , 需要有这样的认知跟理解 。 在杨照看来 , 这正是历史之所以迷人或者对他来说最有趣之处 。
那么 , 推理和想象力对于考古和历史写作来说 , 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问题让许宏联想到了《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小节“不要把历史人物看得太重要了” , 他很认同这句话 , 因为考古人没有办法看到具体历史人物 , “我们只能知道用这批东西的这群人在这做了什么 。 ”
在许宏接手“二里头遗址”工作的时候 , 前辈考古工作者已经做了四十年时间 , 他们这一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后续工作的 。 为什么谈社会、谈国家 , 都必须先从器物说起?许宏说 , 一开始 , “二里头”就是一张白纸 , 前辈先发掘器物 , 器物出土于不同的地层 , 这样就可以建立时间标尺 , 而时间标尺是研究历史所有工作的基础 。
“我最想了解的就是这群人他们怎么来筑这样的城 , 建这样一个大的聚落?”许宏的《最早的中国》里边有一个小节的名字叫“想出来的宫城” , 讲述的就是中国第一个大十字路口和中国最早的宫城——通俗一点就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是如何在他和他的团队手中被发现的 , 这就是推理和想象力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 (完)(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朱天元
责任编辑:陶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