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猫眼》中 , 父权制对女性的性别规范以“凝视”作为象征 。 “凝视”涉及评判者和被评判者 , 评判者通过“凝视”来操控另一方 , 促使后者改进 , 被评判者往往要为行为后果负责 。 初到多伦多的伊莱恩成了这种女孩之间的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 在科迪莉亚等人眼里 , 伊莱恩的表情、走路的姿态、穿的衣服都是“不正常”的 , 需要时刻盯着 , 以便加以改进 。 一旦伊莱恩作出不符合女性形象的举动 , 便会遭到警告:“站直!别人都看着呢!”伊莱恩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恰当 , 是否会“碰触她们的底线”:
我吃什么样的午餐 , 我怎么拿着三明治 , 我怎么咬 , 她们都会发表意见 。 放学回家的路上 , 我必须走在她们的前面 , 或者后面 。 相比之下 , 走在前面更糟糕 , 因为她们会议论我怎么走路 , 从后面看我是什么样子的 。
“凝视”在“正常”与“非正常” , “自我”和“他者”之间划定界限 , 从而确保了观者和被观者在想象的等级体系中的固定位置 。 这种权力斗争涉及统治的需要 , 较弱的主体有被抹去的危险 , 变成没有价值的、无能为力的客体 。 伊莱恩后来的自虐行为实质上体现了她的无力感以及对自我的否定 。
从更广泛的文化层面上讲 , 包括科迪莉亚在内的所有女性都是“被凝视”的对象 。 战后消费主义抬头 , 相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家中天使” , 四五十年代的北美极力强化和维护“快乐的家庭主妇”这一女性理想 。 妇女不必拥有自己的事业 , 她们只需待在家里 , 从事女性活动 , 如做饭、洗衣、插花等 , 以取悦养家糊口的丈夫 。 社会上的一些女性杂志通过宣传女性消费者形象 , 传播符合性别模式的刻板偏见 , 女性读者逐渐将这些观点内化 , 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 。 在《猫眼》中 , 《伊顿购物目录》《好管家》《女性居家杂志》和《女主人》等均以消费主义的名义引诱女性扮演完美的家庭主妇角色 , 指出女性需要改进之处 , 以及她们该做什么 , 不该做什么 。 有些杂志图片上甚至画了一只象征男性凝视的守望鸟 , 并配了图片说明文字:“守望鸟专盯多事的人……这只鸟一直盯着你” 。 童年时代在朋友面前异常强势的科迪莉亚内心深处其实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 作为家中三姐妹里最小的一个 , 她在父亲眼里始终“不是那个对的人” 。 为了取悦父亲 , 她一直在刻意扮演女性气质:模仿两个姐姐的举止、模仿杂志上的女性、模仿戏剧中的女主角……她表演并复制自认为该说或该做的事情 , 期待引起父亲的关注 , 却总是无功而返 。 作为父权制的受害者 , 科迪莉亚忍受着人格分裂的痛苦 , 为了发泄 , 她将自己内心的低自我价值感通过欺凌的方式投射到渴望同性伙伴的伊莱恩身上 。
伊莱恩初入女孩们的世界时就被灌输了这种性别意识形态:“渐渐地 , 我开始想要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 辫子 , 睡衣 , 钱包 。 一个世界在我面前慢慢打开 。 我看到了一个女生的世界 。 ”为了融入这个她“一无所知”的世界 , 伊莱恩努力适应陈规定见 , 塑造女性气质 。 她参与到社会化的活动中去 , 在朋友家玩剪纸游戏 , 将《伊顿购物目录》上的炊具和家具剪下来粘贴到剪贴簿上 , 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家庭主妇做准备;她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 , 戴上帽子 , 和朋友一家去教堂做礼拜……久而久之 , 她将周遭社会传递的女性行为观念加以内化和固化 。 在第一次恋爱时 , 约瑟夫将她视为需要改进的对象 , 重新设计她的穿着打扮 , 她也尽力去满足恋人的期待 , 化妆、穿上具有女性特征的衣服 , 屈服于消费主义盛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欲望经济 。 伊莱恩意识到服装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 强迫自己遵守外部世界强加的“正确的”着装规范 ,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男性凝视的牺牲品 , 也导致她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情感经历 。
- |阿特伍德、村上春树、简·奥斯汀:文学名家笔下的父亲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阿特伍德|女性面临的荒诞现实
- 玛格丽特·|今日特稿|假如没有“女司机”,汽车发展可能会倒退十年?
- 玛丽王后!玛格丽特对此五股项链情有独钟,四次出现在生日肖像中,厉害了!
- 舍伍德·安德森|复旦教授梁永安精彩演讲:活得幸福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值得所有人一看
- 丹麦|她靠什么统治丹麦50年?女王玛格丽特魅力揭秘
- 戒指#玛格丽特的那些红宝石首饰,此戒指被出售两次,是公主亲自设计的
- 珠宝#玛格丽特公主的珠宝,让你涨见识,最后一件首饰竟拍出近亿高价
- 罗伯特·c·阿特金斯|2021读了30本书,有个很深的体会要分享给你,附全年书单
- 玛格丽特$丹麦皇室首饰光彩夺目而奢华,唯有一款手镯虽普通,却是流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