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年——人民的剧院 艺术的殿堂(深观察)( 三 )


“一棵菜”精神 , 同样也是北京人艺从建院之初传承下来的艺术精神 。 “一棵菜”不光有绿叶 , 还有帮子 , 也有根 , 这样它才是一棵完整的菜 。 一部戏同样如此 , 缺谁都不行 。 所以 , 北京人艺没有明星 , 都是演员 。 只有小演员 , 没有小角色 。
北京人艺舞台上 , 很多出彩的人物恰恰是小角色 。 话剧表演艺术家黄宗洛以配角闻名 , 一个《茶馆》里的“松二爷” , 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 演员何冰虽然经常在影视剧里担纲主演 , 但只要是上演《茶馆》 , “刘麻子”和“小刘麻子”仍然演得神采奕奕 。
“北京人艺历来都是坚持出精品 , 出人才 。 特别在人才培养这方面 , 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 从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里先后孕育而生 , 这也是北京人艺70年来最值得称道与自豪的地方 。 ”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说 。 在他看来 , 北京人艺培养人才的“法宝”就是秉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 , 从根本上去继承北京人艺的演剧风格与艺术精神 。
走出去引进来 , 促进交流互鉴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 , 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 , 领略中国文化魅力 , 是北京人艺一直以来的使命与追求 。
20世纪80年代 , 《茶馆》代表中国话剧走出国门 , 让中国话剧进入了欧洲的视野 。 这部被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的作品 , 在德国、法国和瑞士3个国家的14个城市演出23场 , 受到热烈欢迎 , 赢得了西方戏剧界的赞誉 。
此后 , 《天下第一楼》《知己》《李白》《我们的荆轲》《我爱桃花》等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精品剧目交替赴海外巡演 , 成为中国话剧传播的使者 。
2013年 , 应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邀请 , 北京人艺将莎士比亚著作《大将军寇流兰》带回了莎翁的故乡 。 当狂放的吉他扫弦和爆裂的鼓点轰鸣而响 , 舞台下各国观众的情绪随之沸腾 。 这是中国内地首部被邀请参加此展演的话剧 , 一经上演 , 令所有英国观众耳目一新 , 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
2015年 , 中国开启“一带一路”建设 , 北京人艺也踏上了“一带一路”的旅途 。 10月12日 , 北京人艺受邀携原创大戏《我们的荆轲》前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 在当地扬基·库帕拉国家模范剧院演出 。 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剧院 , 第一次上演了中国戏剧作品 。 来自东方的戏服、音乐和故事 , 令观众为之惊叹 。
除了“走出去” , 还有“引进来” 。 70年来 , 大量优秀外国剧作曾在北京人艺上演 。 以《推销员之死》《哗变》《洋麻将》等为代表的一批外国经典剧目持续上演 , 来自世界各地的舞台精品在这里融合碰撞 , 交流对话 。
自2011年起 , 北京人艺推出“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 , 以高水平的艺术质量为标准 , 以“名团、名剧、名导演”为遴选原则 , 先后推出“国际展演单元”“国内展演单元”“原创邀约单元”“特别影像单元”四大板块 , 满足观众对外省份、外国优秀剧目的观演需求 , 为促进多元化戏剧交流搭建了有益平台 。
2021年9月 ,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正式启用 , 北京人艺的舞台空间再次拓展 。 戏剧中心内设“曹禺剧场”和“人艺小剧场”两座剧场 , 与首都剧场、实验剧场、菊隐剧场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剧场群 , 为剧院未来的创作和演出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 , 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国内戏剧艺术交流 , 不负观众对这座戏剧艺术殿堂的期待 。
【|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年——人民的剧院 艺术的殿堂(深观察)】“希望北京人艺用心用情用硬功、出人出戏出精品 , 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释放夺目光彩 。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