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

夏至 ,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 , 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 每年6月21日至22日 , 太阳到达黄经90°为夏至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夏至 , 五月中 。 《韵会》曰:夏 , 假也 , 至 , 极也 ,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 ”夏为大 , 至为极 , 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 。
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 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 。 夏至的发现 , 缘于古老的天文观测 。 至迟在殷商时期 , 中国古人已经能够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确定夏至和冬至了 。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和发展 , 学者大多认为经历了一个从“两至”“两分” , 到“四时八节” , 再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过程 。 可以说 , 正因夏至的发现 , 才真正开启了中国人创制、发明二十四节气的过程 。
【二十四节气|夏至: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阳极阴始生
据《恪遵宪度抄本》描述:“夏至 , 日北至 , 日长之至 , 日影短至 , 故曰夏至 。 ”夏至日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 所以这一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 过了这天 , 白昼变短 , 黑夜渐长 。 古人认为夏至意味阳极之至 , 阴气始生 , 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 , 谓之“夏至一阴生” 。
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 。 鹿与麋虽属同科 , 但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 , 属阳 。 麋的角朝后长,为阴 。 夏至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 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 二候蜩始鸣 。 “蜩”便是我们常说的“知了” 。 雄性知了此时因感阴气之生而鼓翼鸣叫 。 古人以蝉鸣为“夏声” , 长卿在《夏至》一诗写道:“狸奴几下偷翻书 , 何时听得螗蜩鸣?”描写的正是此时喧闹活泼的“夏至之声” 。 三候半夏生 。 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生长 。 这个极富诗意的植物名字仿佛在提示着人们 , 不知不觉间夏天的时光已经过半 。
二十四节气|夏至: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
本文图片

古画中的节气
祭祖祈丰年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也是古代的重大节日之一 , 又称“夏节”“夏至节” 。 古代 , 每逢夏至还有一项休假“福利” 。 直至清代 , 夏至日仍放假一天 , 足见古人对其之重视 。
夏至时节庆祝粮食丰收、祭神祀祖的习俗由来已久 。 《周礼·春官》:“以夏日至 , 致地方物魈” 。 周代夏至祭神 , 意为消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夏至日 , 祭地祇 , 皆用乐舞 。 ”“地祇”即地神 , 属阴性 。 金代建中都城时在通玄门外(今复兴门外会城门东北)修建北郊方丘 , 是北京史上第一座祭地之坛 。 现在的地坛建成于明嘉靖九年 , 在京城北郊安定门外 , 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地场所 , 先后有明清两代15位皇帝在地坛祭祀长达381年 。
除官方祭典外 , 民间也有夏至祭祖习俗 , 以感谢神灵、祖先庇佑 , 祈求灾消年丰 。 夏至时新麦已获 , 广大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 自然不会忘记以时鲜祭献 , 名曰“荐新” , 此俗在《管子》等先秦文献中已有记载 。 明代则“夏至日作麦粽 , 祭先毕则以相饷” 。 清代文献中记载较多 , 有“煮麦和糖以荐先”“夏至日 , 荐新麦 。 晨煮麦粥供家祠及五祀”等 。 祭祀对象除祖先 , 还包括掌管土地和丰收的神灵 。 农民在夏至日备办酒肉 , 祭祀土谷之神 , 在田间束草立标 , 祭祀田婆 。 湖南益阳、浙江丽水等地有“做田福”或“禾福”的仪式 。 “天地者 , 生之本也;先祖者 , 类之本也” , 土地是世间万物的负载者 。 人们的种种祭祀祈愿活动 , 不仅代表对夏至这个万物盛极时节的重视 , 更饱含对天地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心 , 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