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访谈丨?陈彥:把生活掰开了揉碎了,再建构你的作品

建构|访谈丨?陈彥:把生活掰开了揉碎了,再建构你的作品
本文图片

阅读像一棵树
如果找到了主干 , 越读就会越茂盛
草地:您已经从事文学写作40余年 , 能否回顾一下和文学最初的相遇?
陈彦:我生长在大山里 , 按说我的少年时期跟文学是没有多少关系的 , 真正开始阅读是在改革开放初 , 那时书店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 , 歌德、托尔斯泰、雨果、屠格涅夫等大家的外国文学著作 , 还有《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等中国文学作品大量出版 。 我印象很深 , 为了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 , 我足足等了半年——每次书店只能进一两套 , 很快就被人拿走了 。
我出生的镇安县是陕南一个相对封闭的山区 。 但你想象不到 , 在这个山区 , 当时有那么多年轻人喜爱文学 , 有文学梦 。 县工会组织了一个专供年轻人阅读的场所 , 从省上、从《延河》杂志社来的作家们 , 经常会来讲文学 。 在那里我学到很多东西 , 很自然就喜欢上文学 , 为创作打下基础 。
草地:以您的经验看 , 应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 引导他们阅读经典?
陈彦: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太重要了 。 如果青年时代我没有进入阅读 , 一生很可能就和创作无关了 。 阅读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 一旦你喜欢上它 , 读一本书可以牵连出十本书 。 你读完莎士比亚 , 就想去读研究他的书 , 想了解他的戏剧借鉴了哪些历史故事 , 又带出另外的作家作品 , 就这样越读越丰富 。 阅读有时候像一棵树 , 如果找到了主干 , 这棵树越读就会越茂盛 。
今天这个时代阅读的方式很多 , 比如通过手机或其他媒介 。 我看到有些孩子现在读的书 , 虽然存在阅读快感 , 但对建构心灵世界是不完整的 。 青少年还是要阅读经过几百上千年 , 人类共同选择出来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 , 可以从一些基础性的作品开始 , 逐渐迈向宽阔和丰富 。
我年轻的时候读一些经典 , 也是似是而非的 , 并不能完全读懂 。 时间长了 , 当我读出好来的时候 , 就觉得挺愉快 , 这就体现出阅读价值 。 我19岁时第一次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卡拉玛佐夫兄弟》 , 当时总有人讲 , 作家必须好好读读这些书 。 我读了一遍 , 没有读懂 , 反反复复 , 还是读不懂 , 但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读就不一样了 。 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 , 我又一次反复读了这些书 。 越读越觉得 , 还是要回归经典 , 阅读经典 。
阅读习惯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
草地:对于普通人来说 , 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意味着什么?怎样理解“阅读 , 创造价值”这句话?
【建构|访谈丨?陈彥:把生活掰开了揉碎了,再建构你的作品】陈彦:我的成长经历完全是阅读建构起来的 , 我真是感恩阅读 。 阅读是从别人的生命中获取经验 , 从历史中获取经验 , 让我们可能活得更好一些、更接近理想一些 。 阅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我常说阅读是两个阅读:一个是生活的阅读 , 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再一个是文化的、书本的阅读 。
再者 , 阅读建构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想培养下一代的阅读习惯 , 你自己先要养成阅读习惯 。 因为阅读习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 , 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质 。 而且我始终觉得阅读应该是个笨功夫 , 而不是读一些速成法 。 功利化的阅读应该越少越好 。
草地:如今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 , 短视频等传播形式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 , 这一现象会对阅读、对文学创作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