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中国民乐:自信向未来

箫笛声声 , 如丝如缕;弦曲切切 , 似吕若钟 。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 , 独具艺术魅力的中国民乐伴随一代代国人走过悠长岁月 。 源远流长、婉转悦耳的国韵之声 , 彰显出海纳百川的精神之美及包容并蓄的民族气概 。
进入新时代 , 中国民乐如何拥抱未来?最近 , 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的成功举办 , 点燃了民乐人的信心和希望 。
|文化新观察|中国民乐:自信向未来
本文图片

展示民乐习乐者才艺的新平台
今年2月底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发布的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章程 , 吸引了众多民乐习乐者的关注 。
“这是从一场音乐会延展而来的机缘 。 ”谈到展演举办的缘起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这样告诉采访人员 。
2021年年末 , “国韵悠长——2022中国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奏响 , 以中国民乐之声献礼新岁 。
现场演出票提前一周售罄、线上点击量达1800多万次……观众的热情让吴玉霞看到了民乐爱好者的广泛基础 , 也萌生出举办一场面向全国各地区民乐从业者、学习者、爱好者 , 包含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民族打击乐等各类器乐 , 打破年龄、职业限定展演的想法 。
“应部分参演选手的强烈要求 , 我们将报名截止日期延长至5月25日 , 两个多月时间里 , 收到了6600多个参赛节目的视频 , 共计参演选手8000多人 , 这在以往学会主办的活动中也是不多见的 。 ”吴玉霞说 , 展演在线上渠道依然得到这么高的关注度 , 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
“无论是专业院校学生以精湛技艺诠释出作品的精致华美 , 还是普通爱好者以鲜活的音乐语言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 参演者们生动展现了他们对中国民乐的热爱与执着 。 ”展演弹拨组评委、三弦演奏家谈龙建欣喜地看到 , 展演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 掀起了一波爱民乐、奏民乐、学民乐的热潮 。
打造优秀民乐人才的数据库
“如果把民乐事业比作一座塔 , 塔尖是职业引领 , 塔基就是群众普及 。 ”吴玉霞认为 , 没有丰厚的塔基 , 就不可能有坚实的塔尖 。
注重专业与普及相结合、兼顾塔基与塔尖相呼应 , 此次展演中 , 包括二胡演奏家宋飞、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笛箫演奏家曾格格等300多位权威评审的加入 , 令人眼前一亮 。
“这些来自全国范围内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以及专业院校院团的资深教授和顶级专家 , 将给参演选手写出专业的评语意见 。 ”展演监审组成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说 , 这是与通常赛事活动不同的一大特点 。
“评审工作让我发现了很多优秀选手 , 很开心我们的民乐事业蓬勃向上、后继有人 。 ”展演吹管组评委曾格格说 , 对选手而言 , 成绩固然重要 , 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演能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 收获一次历练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
一位参加非职业组展演的选手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民乐爱好者 , 平时几乎没有机会与这些业内顶级专家进行交流 。 这次展演 , 能够获得专家给自己的专业性指导 , 机会十分宝贵 。
对于非职业选手 , 参加展演相当于上了一堂量身打造的大师课;对于职业选手 , 凭借出色的演出有机会进入学会打造的优秀民乐人才数据库 , 获得进一步的专业培养 。
“展演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和作品 , 将有机会参与‘国韵悠长’音乐会的演出 , 以及华乐论坛、华乐讲坛等品牌活动 , 获得更多的学科专业引导 。 ”吴玉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