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生活很苦,诗词是理想的修行】最近被新东方的直播董宇辉圈粉了 , 毕竟谁能拒绝一个看着普普通通的英语老师 , 突然讲起了历史、人文、甚至诗词歌赋呢?
比如下面这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
All birds have flown away, so high ,
孤云独去闲 。
A lonely cloud drifts on, so free.
相看两不厌 ,
Gazing on Mount Jingting, nor I ,
只有敬亭山 。
Am tired of him, nor he of me.
翻译中 high、free、I、me 都十分巧妙地压到了尾韵上 , 工整押韵、又富有意境 , 信、雅、达兼具 , 可谓神来之笔 。
董老师的爆火我是惊奇但不意外的 , 一反往常的“321 , 上链接” , “家人们 , 赶快下单”的聒噪的叫卖声 , 焦虑式购物可能一去不复返 , 或者说慢慢会向文化输送的领域转型 , 也就于此 , 我终于看到了浮躁的社会有了些许平静的趋势 。
文化的洪流也似乎将要到来 。
本文图片
一
每一个时代 , 对应每一种环境 , 每一种环境 , 孕育了符合当时的文学潮流 。 它贴合着当时人们表达的习惯 , 得以情感更好地释放 。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民国的杂文 。
这种文学潮流也好像符合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 随着时代的更迭 , 它们繁荣至死 , 死后又以新的形式重生 。
所以你每次翻看这些作品 , 仿佛进入了与自己时代平行的时空 , 不管是唐朝的李白、杜甫 , 还是宋朝的苏轼、李清照 , 你都能与跨越千年的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
按道理 , 千年的代沟岂不是更大?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 就像我在思考为什么2022年的今天也要多读几千年的史书一样 。
有一天 , 我无意中想起了《东邪西毒》开篇引用《佛经》里的一句话:
“旗未动 , 风也未动 , 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
我恍然醒悟 , 是啊 , 几千年的沧海桑田 , 只是随着人的心在变 , 变的只是形式的躯壳 , 不变的却是人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寄托 。
本文图片
二
那么到了现在我们的文学题材是什么?或者说情感的释放形式大多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 , 可能是短视频吧 。
毕竟这种短时间内强烈的感官的刺激 , 才能满足现代人的获取习惯 。
比如三分钟读一本书 , 多么地简单粗暴 , 于是大家都在浮躁的欢乐中获得了短暂的满足和长久的空虚与孤独 。
心灵的土壤不被古典的美好占领 , 很快就会被杂草占领 , 或许已经被占领 。
这也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
本文图片
三
诗词是记录了对应时代的文学 , 它不同于史书的是 , 史书是从国家角度记录着王侯将相的历史种种 , 诗词是从个人角度 , 记录着当时他们的喜怒哀乐 。
我们从这里可以穿越千年 , 了解唐宋 , 了解一个不生活在当代又等同于当代的完整的人 。
我们从这里可以跳出时代 , 追溯每一个人的内心 , 追溯自己的内心 。
以至于你会在某一时刻想到多年前死记硬背的书中的某一句诗词 , 恍然大悟 , 连连称赞 。
乍暖还寒 , 初春的风拂在脸上 , 伴随着淡淡的杨柳的清香以及春天泥土特有的味道 , 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 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 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一笔道来 。
- 生肖|2022下半年,三生肖脚踩祥云几朵,生活兴隆富裕,钱财进兜
- 杜牧|中年人生活不易,读读杜牧这首咏怀诗,或许你也有同感
-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树立自己诚信的原则呢?
- 建构|访谈丨?陈彥:把生活掰开了揉碎了,再建构你的作品
- |书画,让我们的生活美不胜收!
- 白城|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大度的性格呢?
- 扎心|《敢问芳名》:将商战的紧张刺激与生活的酸甜苦辣完美融合!
- |拼一把不值得,还是回到老家里,过安逸生活
- |生活,与自我同行
- 老虎|内审经验——内审师们的修行功法是“七伤拳”,先伤己再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