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宅|二十年,终于等到了它( 二 )


其第一类:王府大门,设在整个府院中轴线的南端。亲王府大门为五开间,红漆门上有金钉(金黄色)63个(横九竖七)。郡王府大门为三开间。
第二类:广亮大门(广梁大门)。其大门设在院落的东南角,门板附在中柱上,将屋宇式过道分为相等的前庑和后庑;门前挡有厚而长的木板,称门槛(俗称门坎儿)。门槛两端插在门枕石和抱鼓石(门墩儿)中间的凹槽里。大门上方有四个六角形、直径和高都在七寸左右的门簪;其门道两侧靠墙,分别放置巨木长凳,称“春凳”,为仆佣、护院所用。这种大门的院落,多为较高级别的官宦人家。
第三类,金柱大门。其门板附在金柱上,前庑浅后庑深;有四个门簪,大门前檐上装有“雀替”(南方叫“牛腿”)。此门示意居主为有一定品级的官员。
第四类,蛮子门。其门板附在前檐柱上,没有前庑,门簪四个,多为财富人家。
第五类,如意门。前檐柱被砖砌鱼鳃墙包裹,墙中留门洞,门板附在抱框上,门簪两个,为中等人家所居。此外还有墙垣门,也叫“随墙门”“小门楼”,分为“花墙子门”“清水脊”和“道士帽”。当年曹家的门是何种类型,我已经没有印象,如今推测当是如意门。
老北京王府的殿堂屋顶用绿色或蓝色琉璃瓦及筒瓦;官宦及商贾大户,院落的主要房屋屋顶多用筒瓦和板瓦。中等人家的房屋屋顶,多用板瓦(使用时两块瓦互咬,形成“阴阳合瓦”),接口处用筒瓦;有的房屋顶取“棋盘星”式,即在房屋上部及左右用板瓦,其余部分用灰抹平;还有的将耳房以麻灰抹顶。
资料显示,曹宅进大门往西拐的前院,南侧是坐南朝北的“倒座房”六间,前院北侧西段有坐北朝南的房屋三间。前院北侧北房之东,有“二门”,门内有四扇屏门,其上匾额书“端方正直”四字。内院(第二进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计九间;后院,无房,是一横向的窄长花园。按照这一统计,前院和内院的房屋应是十八间。那么,这其中必有一房属于半间,它可能是前院倒座房中西头的杂屋或“茅子”。当年的茅子(茅房)多在前院西头,内放“码子”(马桶),或在所挖坑中放置小缸。茅子多为半间房,也有的属于露天夹道,算不上“房”。还有的将茅子建在二进院内正房的西侧(院子的西北),敞口有盖顶。
红学家周汝昌在其《曹雪芹新传》中说,蒜市口的曹家老宅“共有十七间半房屋。在北京来说……一般是正(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加上厨房、厕所或放置杂物之房等,恰好是这个数目字。”周先生将内院的正(北)房说成五间,也符合老北京四合院的设置——多数不很大的四合院,其内院的正(北)房为三间,但在其两侧各建有较矮的耳房一间,合起来正是五间。但耳房比正房要矮许多。北房五间,加东西厢房六间,为十一间;加上外院北则靠西的三间北房及三间倒座房(南房),就是十七间了。如果内院东侧靠南有半间厨房,或者门洞算半间房,就正好是十七间半了。
从学者、研究者的讲述中,我得知了曹雪芹老宅的大概情况,也按照其说法画了几张院落草图。但不曾见过实物,毕竟是“纸上谈兵”,是推测式的想象。包括曹寅之孀——曹雪芹的奶奶,曹雪芹的父亲、母亲,若全都住在此院的房间,我们也只能臆测。
按照老北京平民百姓的规矩,长辈,也就是曹雪芹的奶奶应该住在正房;如果不计两侧耳房的话,正房三间,其西间为卧室,中为中厅,其东间是否为存放曹寅遗物之地,只能想象(曹頫带枷示众以后就没了消息,若他能挺过枷刑及牢狱、流放之灾,当住东厢房)。霑哥儿(曹雪芹)居在哪儿,是西厢房,还是随母住东厢房,不得而知。或许会有例外?曹家毕竟属于内务府正白旗,如从满俗,当有别于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