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荆州先秦古乐谱破译初探( 二 )


这个时期前后 , 大约是传说中黄帝、少昊、颛顼的时代 。 《世本·帝系》说到少昊“同度量 , 调律吕”;《吕氏春秋·古乐》说到颛顼“好其音 , 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
这是个乐器初始的时期 。 大约新石器时代后期(龙山文化)到西周末期 , 经济发展带来文化发展 , 礼乐与祭祀活动成为古王国维系治理和信仰的重要事务 。 音乐的发展从原始氏族祭祀活动所必需的打击乐舞 , 到游牧渔猎生活中发现的吹管之妙与声腔之韵 , 再到农业定居文明的丝绸生产中对丝弦与共鸣作用的发现 , 进而产生了丝弦/弹拨乐器 。 所谓“伏羲做琴”“神农削桐为琴”“舜做五弦之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 。
这是斫器人与演奏人的时代 。 商周之际 , 古王国诞生 。 春秋之后 , 礼乐文明随时代起伏变化 。 在音乐领域它的物质成果是打击乐、吹管乐、丝弦乐的主体器物和音乐的发展 , 以及音乐人的专业化 。 《吕氏春秋·古乐》记:“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 , 《九韶》《六列》《六英》 , 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钟……”
2.艺术与音乐的爆发期
《吕氏春秋》记录了战国晚期中原文化发展 , 其中对于乐器种类的记载 , 在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东室的发掘中得到了完全的展示和对应 。 在这座大墓中 , 辉煌的65件完整编钟与一套32件编磬震撼世人 , 还有瑟、笙、箫、篪、小鼓摆列在钟、磬、建鼓构成的长方形空间 。 全室乐器如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 , 体现着“金石之音”和“钟鼓之乐”的壮观气势 。
从4000年前陶寺的鼍鼓、石磬 , 到2400年前楚地曾国钟鸣鼓乐的庞大乐队 , 这期间乐器的发展、乐曲的发展 , 更有演奏者与欣赏者的专业化发展 , 都使华夏古乐成长到一个辉煌时期 。
这是演奏家与欣赏者的时代 。 这个时期产生了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 屈原是伟大的文学家 , 他的文学成就超越了同时代人1000年 。 从汉赋、南朝的五律、唐代七律 , 到宋词、元曲 , 中国经典文学体例的发展 , 就是一个不断打破规制 , 丰富句内字词的构成和表达 , 逐步解放格律的过程 。 而2300年前的屈原 , 一上来的文字形式就是自由的 。
诗的本质是音乐性的 , 《离骚》370多句中 , 有韵律 , 有转韵 , 有节奏变化与脱韵 , 还有直接涉及音韵的 。 如“奏《九歌》而舞《韶》兮” , 就说到音乐篇目(《九歌》《韶》)和音乐功能(舞《韶》);也有的说到音乐娱情的作用 , 如“聊假日以偷乐”“和调度以自娱” 。 屈原是楚国贵族 , 判断他深通音律一定不会错 , 他不仅是个欣赏者还肯定是个创作参与者 , 他熟悉宫廷里的乐舞 , 懂得乐曲篇目 ,创作了包括《九歌》在内的当代作品 ,还有诸如“扬枹兮拊鼓 ,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五音纷兮繁会 , 君欣欣兮乐康”等直接记写音乐的诗句 。
当“器”与“乐”都充分发展的时候 , 记谱就必然诞生了 。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 据《周礼·春官宗伯下》记载 ,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 以治建国之学政 , 而合国之子弟焉 。 凡有道者、有德者 , 使教焉 , 死则以为乐祖 , 祭于瞽宗 。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 。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 , 以致鬼神示 , 以和邦国 , 以谐万民 , 以安宾客 , 以说远人 , 以作动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