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荆州先秦古乐谱破译初探( 六 )


我当然不是要论证曾侯墓葬中的丝织品水准 , 而是关注音律器发展的丝弦基础 。 中国古代律制的确立有特定物质基础 , 律制发展的基本逻辑是 , 始于土陶 , 经过吹管 , 立根于丝弦 。 因土陶而知初步的音阶振动、共鸣;有吹管得朦胧初等的音律、泛音概念;只有丝弦乐器的出现 , 才使音频长度可以测得 , 使铸钟时获得的振动频率中的律学与数学与天干地支联系起来 。
尽管文献中说琴的产生在3000年以上的伏羲神农时期 , 但无从实物印证 。 在曾侯乙及其他楚墓中 , 不止一次出土了琴瑟实物 。 丝弦乐器的诞生是一个音乐学上非常重要的飞跃 。 它使人类对音律的理解从听觉感受 , 进入到可以实测的阶段 , 有了弦乐才使律学与记谱成为可以文字操作并记录数值(“三分损一”)的时代 。
曾侯乙之后再过100年 , 我们看到了王家咀的乐谱 。
四.出土简牍梳理
有了如上的逻辑和方法论的铺垫 , 我们可以探讨王家咀的这三支简牍了 。
我面对的所有材料是公开新闻中提供的信息以及这三支简牍的新闻图片 。 若有更多的材料 , 经纬出的信息会更多些 。
新闻中叫“先秦古谱” 。 宽泛了些 , 没确认“乐谱”而且没表“荆州”出土 。 “荆州谱”也不通 , 春秋时文化融通 , 且同时出土的可以辨认的700支简牍里 , 《孔子曰》是六国之间的 , 《诗经》国风出于多国 。 叫“古谱”又太泛略 , 还有棋谱菜谱旋宫星象谱 , 未特指“乐谱” 。 我称其为“先秦乐谱”或荆州“王家咀乐谱” 。 断其时代且确为记乐之谱 。
1.“诗书礼乐”是一个教育整体
《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著作 , 是以儒家礼论为主要内容的论文汇编 。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 , 立四教 ,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 ”汉刘向《说苑·谈丛》:“贤师良友在其侧 , 诗书礼乐陈于前 , 弃而为不善者 , 鲜矣 。 ”
王家咀墓中出土简牍已明确包括《孔子曰》《诗经》 , “还有一部分内容为数字、天干及少量笔画简单的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 这个有“天干地支”内容的简牍多半是关于礼祀规制的文献 , 与仪式有关的方位、时刻、卜辞都离不开干支 , 殷商卜骨必见 。 音乐 , 正是礼祀规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是“崇四术 , 立四教”的端庄堂皇的“乐正” 。 在没有录音材料的古代 , 这部分的文献记录当然是乐谱 。
因此 , 王家咀出土的简牍是一套“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 进行“王室”教育的完整文献 。
迄今汉代以前重要的儒家经籍简牍出土包括:上博战国楚简 , 李零先生校其中有“孔子诗论”以及《周易》 。 郭店楚简 , 为《老子》和部分儒家篇目 。 王家台秦简 , 其中半数属于《易经》的《归藏》 。 平壤贞柏洞汉简中有《论语》 。 阜阳汉简多为《周易》 。 马王堆帛书中有《周易》经传及经文 , 六十四卦完整无缺 , 还有个别《易传》篇目 。 海昏侯汉简5000枚 , 还没清理完 , 其中确定有抄录的《易经》和易占 。 定州汉简 , 出632枚《论语》 。 居延汉简多为烽燧军户遗存 , 几千支简中有部分《齐论语》简 。 当然 , 还有近年来深为人们关注的《清华简》 , 李学勤先生释读其中的《周公之琴舞》便提供了重要的周代礼乐制度的信息 。
《易经》《尚书》《诗经》《仪礼》《春秋》等儒家“五经”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 《尚书》《春秋》都是历史著作 , 《周易》涉及自然哲学 , “五经”的知识面宽泛 , 是“深度教育” , 其中所贯彻的正是“诗书礼乐”的教化 。 其中的“礼乐”部分 , 在贵族教育中是有特定针对性和操作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