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身体是个注满真空的花瓶” :三岛由纪夫的异世界( 三 )


【花瓶|“身体是个注满真空的花瓶” :三岛由纪夫的异世界】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之旅颇为曲折 。 父亲坚决反对他走文学的道路 , 但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开始爱好文学 , 写诗作文 , 16岁时发表了小说《鲜花盛时的森林》以及大量诗作 , 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 1944年9月他获得学习院高等科的毕业证书之后 , 面临第一次抉择: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依照他的兴趣 , 自然会选择国文学专业 。 但是父亲反对 。 三岛的祖辈父辈都是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或其前身的法律系而走上仕途的 , 所以父亲还是希望三岛继承他们的事业 , 读法律系走仕途之路 。 当时三岛也觉得战争末期 , 自己不久也将会被征入伍 , 选什么系科都一样 , 他听凭父亲安排 。 高中毕业成绩优异 , 根据当时的“内申制度” , 不用经过入学考试 , 由学习院高等科推荐保送 , 直接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 。
他上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 , 既是最大地丧失了文学 , 又是最大地获得了文学 。
三岛将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分为二 , 一半学习法律学 , 一半醉心于文学 。 在上刑事诉讼法课时 , 总是争取坐在教室的最前排 , 认真听讲;上民事诉讼法课时 , 他将爱读的小说放在翻开的笔记本旁阅读起来 。 三岛由纪夫将战后这种双重生活方式称为“和尚庙里的生活” 。 在东京帝国大学求学期间 , 上午上课 , 下午无课 , 三岛从不参加课外活动 , 不沾运动、跳舞、咖啡馆、酒吧的边 , 回到家也从不复习功课 , 只是埋头伏案写作 , 或者阅读他喜欢的文学书籍 , 全身心沉迷在他喜欢的文学世界 。
《金阁寺》 ,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 译者:陈德文 , 出版:一頁folio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年2月
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与川端康成互为欣赏的关系成为日本文学史的佳话 。
从京都到东京之时 , 我想寻找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遗迹 。 乘坐地铁前往浅草站到下榻的旅馆 , 深夜的东京地铁跟北京没什么差别 , 一样的拥挤 , 身前身后都贴着人 。 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人更加陌生 。 不只是面孔陌生 , 语言和思想都是陌生的 。 让我安心的是地铁门上方标识的线路图是汉字 , 那是可以识别的 。 浅草 。 我莫名就喜欢这个词语 。 午夜走出地铁在浅草街头行走寻找旅馆时 , 看见马路边竖立的交通标识有“川端通” , 我觉得应和了内心的感觉 。 浅草是当年川端康成巡游过的 。 在东京不仅在浅草 , 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也是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文学活动的现场 。
1941年 , 日本上空乌云密布 , 风暴来临 。 是年4月 , 川端康成应邀同围棋名手吴清源一起到中国东北出席围棋大赛 。 在东北旅行途中 , 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 。 1935年到1945年的战争时期 , 川端康成从东京移居镰仓 , 远避世事 , 隐居生活 。 此时他的重要作品《雪国》完成 , 这部作品出现在战争期间 , 当时未能引起注意 ,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 , 逐渐在日本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 《雪国》与战后完成的《古都》《千鹤》成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 , “以敏锐的感受和高超的叙事技巧 , 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 。 ”1968年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1946年1月 , 三岛由纪夫从东京到镰仓 , 上门拜访镰仓文库负责人和《人间》杂志创办人川端康成 。 当时没有公共汽车 , 他从镰仓站步行而去 。 到了镰仓文库 , 进会客室 , 目睹室内高朋满座 , 全是作家、编辑家、出版家 。 过去只知道单纯的学生生活和家庭生活 , 这时才第一次接触到战后文坛的沸腾的活力 。 三岛把带去的小说稿《中世》、《香烟》原稿当面交给川端康成 。 他的《香烟》受到川端康成的赞赏 。 时隔不久 , 在川端的推荐下 , 镰仓文库主办的《人间》杂志留用了《香烟》 。 三岛欣喜若狂 , 赶到镰仓文库当面向川端康成致谢 , 他将川端康成看做是良师益友 。 其后他放学无事 , 从学校回家途中 , 经常绕道镰仓文库拜访求教于川端康成 。 在镰仓文库编辑部 , 三岛也得以看到进进出出的作家 , 观察战后的文学情况 。 在三岛久盼之下 , 《香烟》在《人间》7月号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