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镇|美的力量|良渚:在这里看到教育的未来( 二 )


良渚镇|美的力量|良渚:在这里看到教育的未来
本文图片

在讲兴趣社的设计理念时 , 张永和回忆起他在麻省理工教书时的见闻 , “我看到过好多兴趣俱乐部 , 其实就是玩儿 。
在剑桥(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波士顿大都市区的剑桥市) , 年轻人骑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自行车 , 有的站着骑 , 有的躺着骑 。 我常常纳闷:他们怎么上去的?(座椅)特别高 。
自行车就是兴趣社的产品 。 他们不但想这些兴趣 , 还自己做出来 。 ”
“还有比如一群学生做玩具火车 , 他们的沙盘大极了 , 有好几个平米那么大 。 他们在创造性地玩 , 在玩的过程中 , 他们有可能做出现代铁路交通 。 ”
重建设计人文 , 重新发明日常
相比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 良渚校区在确定建设时 , 就已经从教学规划上 , 布局了学校与周边城市的文化融合 。
良渚这个区域拥有神奇的两极:这里既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起点;也是长三角最红火的工业设计产业所在地 。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将来会容纳中国美院全部的设计学科 。 在学科规划上 , 学校提出了两条口号——“重建设计人文 , 重新发明日常”;打造大数据智媒体时代的“新包豪斯” 。
它们对应的 , 正是良渚区块的文明史以及工业设计产业基础 。
良渚镇|美的力量|良渚:在这里看到教育的未来
本文图片

包豪斯(Bauhaus) , 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 。
“包豪斯”一词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格罗佩斯)创造出来的 , 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 , 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
这所学校的建校时间是在1919/4/1—1933/7 , 它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 , 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 ,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由于互联网、大数据、智媒体的产生 , 它们导致真实的生活 , 人们的日常已经改变了 , 所以我们要去重新发明日常 。 ”韩绪说 , “新包豪斯 , 我们的工坊 , 要学的是包豪斯对未来材料的探索 。 ”
在20世纪初那个用石头造房子的年代 , 包豪斯研究了玻璃和金属这两种材料的可能性 , 将它们从手工艺的范畴 , 放到了改变生活的范畴 , 这种探索导致了世界建筑的颠覆性发展——今天全世界所有的建筑都使用了新形态的玻璃和金属 。 “这在当时就是重新发明了日常 。 ”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里工坊的探索功能 , 在设定学科时就确定为是全部放开的 , 不一定做有形材料的实验 , 甚至包括做数据实验——这很可能就是塑造未来生活的基本材料 。 ”绵延的工坊 , 是“对未来材料的实验精神”的致敬 。
“很多人一定都去过包豪斯设计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 , 比如垃圾分类 , 模块化生产的餐具、工具 , 这些后来的汽车社会、移动社会所必需的理念 , 包豪斯都作出了提前的探索 。
今天我们作为全新出发的艺术学院 , 也要这样去做 , 要去重新发明日常 , 重新创建人文 , 为时代作出探索 。 ”
良渚镇|美的力量|良渚:在这里看到教育的未来
本文图片

一所跨界的、无墙的、未来的校园
在良渚校区正式启动时 ,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教授作了一个比对 , 他把象山的建造 , 比作一个夜港 , “多少船舶泊在一起 , 从四面聚望青山 。 ”
“但是良渚的建造 , 本身就如一片航船 , 从船体四望 , 在向西的群山中 , 在向东的巨城中 , 我们看到一种永恒的对峙:城市与山水的对峙 , 更是时代变化与守常的对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