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二 )
郭熙说,世人为什么如此钟情于山水画?是因为山水画能让那些身在庙堂、心在江湖的君子,足不出户便可感受清凉的泉水,听闻猿啸鸟鸣,欣赏满目的湖光山色,在画中来一趟神游,让山水抚慰他的心,再精神饱满地回到现实的俗务中来,这是多么快意的事啊,实在太对我的心意了!
为了能画出有这种效果的山水画,郭熙要求画者本人一定要多游历,四时之山皆不同,要观察山水在四季、昼夜、晨昏、阴晴间的细微变化,画出来的作品才能带给观画的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足不出户便可游历天下,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这是宋朝人想从山水画中追求的心灵慰藉。
文章插图
北宋 郭熙 《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咫尺千里、移步换景的空间意境西方绘画中有一个概念叫“焦点透视”,用焦点透视来构建空间,请试着回想一下你曾看过的西画,是不是感觉只有一个固定的视角?
西画的视角和照相机定焦的原理一样,用一个焦点把场景通过近大远小的方法,如实描绘记录下来。但这个固定的视角同时也限制了画面的空间,使得画面只能局限在一种狭小的视角内。
有些人用西画来比较国画,认为国画没有西画中的“焦点透视”这种空间构建法是个缺点,这是误解。中国山水画是非常讲究空间意境的,只不过与西画不同,国画山水特别是长卷画,不受固定视角的限制,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
文章插图
范宽 雪景寒林图
被称为“英国艺术教父”的大卫·霍克尼曾说:
“中国风景画的视角要大得多,你可以走进去,在其中穿行,对我来说这是更好的想法。”
这么高的评价,山水画怎么做到的呢?在《林泉高致》中,郭熙就详细讲述了宋朝山水画的视点和布局法,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 这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这三远是从不同角度来画山,而且这种不同角度会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就好像我们在游玩一处真实的山水一样,行走的时候视角在不断变化,风景自然也是在变化的。
光说容易让人头晕,我们就用宋朝画家夏圭的《溪山清远图》举个例子来解释这“三远”。这幅画描绘的是江南晴日的湖山景色,画中景物变化很多,郭熙的“三远法”都有运用,我们截取三个片段来欣赏一下:
文章插图
上面是第一幅画面,这一处的山看起来突兀雄伟,因为用的是“高远法”的视角,“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有仰头观望高山的感觉。
文章插图
而到了这一处,会让人产生山势重叠,景深而幽远的感觉,因为画家用了“深远法”,“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在前山望后山,一眼望去,山峦叠嶂,回味无穷。
文章插图
第三处给人的感受又不一样,有一种极目远眺的感觉,因为“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画家用了“平远法”,使画面呈现出缥缈冲融的意境。
这三幅截图出自夏圭的同一幅画《溪山情缘图》,他没有给自己画个圈,把自己圈死在那个固定的视角里,而是随着画面的展开而移步换景,有的时候推远了看,有的时候拉近看,或仰视或俯视,将满目的湖光山色都收录在一幅画中。
- 春节$湖州图书馆将开展40余场春节送福活动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童书书单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少妇$聊斋·瞳人语:重瞳人的诞生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应届生|年底找工作为何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