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三 )


在有限的画面上挥洒出咫尺千里的山川河海,这种深远的空间意境正是宋朝人所追求的山水画境界。
从北宋到南宋 山水画的微妙转变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这本书里说,地理之类的自然环境对文艺创作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北宋灭亡,南宋王朝的开启,宋朝的疆域发生了变化,国都从开封迁移到了临安(今杭州),这种大的迁移,使得宋朝山水画也随之有了微妙的改变。
北方地区多崇山峻岭,山势大多垂直陡峭、高耸入云,给人气势雄浑的感觉,因此以北方的山水为描摹对象的北宋山水画,也追求呈现宏大和厚重的感觉。
而南方地区的山水,相对北方来说更秀美柔和,南宋的风土和文化也更加恬淡和舒缓,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山水画也从北宋时流行的宏大叙事风慢慢转变成清淡的诗意小品风。
举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北宋宫廷画师李唐,在北宋时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山水画师,后来北宋灭亡,他又来到南宋的画院任职。同一个人,在北宋和南宋的不同环境下,画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先来看看他在北宋时期的代表作 《万壑松风图》: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这幅画用的是立轴的形式,线条劲挺顿挫,色彩浓厚沉重,画的意境气势迫人,人在面对画时会有很强的压迫感。
而你接下来再看看李唐到了南宋之后的《江山秋色图》,画风转变非常明显,线条舒朗、色彩柔和,不同于上一幅画描绘了整座山,画面铺的很满,南渡之后的这幅画展现的是局部的山水,画面留白明显增多。
用留白来表现云雾,使得下面的这幅南渡后的《江山秋色图》比北宋时期的画更含蓄内敛,留给观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与南宋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同一位画家,在北宋和南宋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人文风气中,画风有如此的转变,这不是他的个人偶然性,而是南北宋山水画的普遍现象。
从北宋到南宋,山水画的最大转变是,从描绘出铺满画面的整体山水,发展为留白更多的局部山水,所以美学评论家蒋勋才会说:“南宋显然是山水画留白产生的关键。”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宋 李唐 《江山秋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结语当宋朝遇上山水画,官方的重视再加上人们对绘画寄托了更多的理想,山水画由此走向了兴盛,成为国画第一大画科。宋人所追求的身临其境、移步换景的审美境界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宋朝山水画的艺术水平,无论是北宋的宏大叙事风还是南宋的清淡诗意风,都是宋朝山水画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当你不想出门却又想领略大好河山,不妨来欣赏宋朝的山水画,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 ,岂不快哉!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李成 晴峦萧寺图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李成 读碑窠石图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李成 寒鸦图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
文章插图

赵佶 雪江归棹图
江山秋色图|神游于山水林泉之间——当宋朝遇上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