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何向阳诗集《刹那》:强有力地感受诗意的强劲之美( 二 )


诗歌|何向阳诗集《刹那》:强有力地感受诗意的强劲之美
文章图片

诗歌|何向阳诗集《刹那》:强有力地感受诗意的强劲之美
文章图片

诗歌|何向阳诗集《刹那》:强有力地感受诗意的强劲之美
文章图片

诗歌|何向阳诗集《刹那》:强有力地感受诗意的强劲之美
文章图片

《刹那》中何向阳的摄影作品
“诗真的是能够改变诗人”
在对谈环节 , 诗人欧阳江河先就表达了自己在阅读《刹那》之初的担心 , “刚开始读的时候略有一点替向阳担心 。 为什么?因为她竟敢动用这样一种语言 , 这样一种美文的、清晰的 , 带点才艺的 , 悟透了的短语、短句、断句来写作诗歌 。 这样一种语言稍微弄不好就是美文 , 就是格言 , 就是青春励志 , 就是心灵鸡汤 , 我特别担心这一点 。 ”
文学评论中的“思想性”如何通向诗歌 , 其间的“变形记”是欧阳江河感兴趣的 。 “怎么把‘万古愁’和‘刹那’做一个衔接 , 怎么抓住真正意义上感人至深的东西 。 这是思想、评论和理性的东西 , 甚至情感的东西都不能完全握住的 , 只有诗集才能够抓住它 , 呈现出来 。 她原来用30年写第一本诗集 , 现在3个月写这一本诗集 。 30年不是刹那 , 里面有你的变化 , 有你的整个过程 , 而在这《刹那》里过程完全消失了 , 她抓住的实际上是被诗歌抓住的东西 。 ”
在欧阳江河看来 , 何向阳此次是在尝试将中国古典诗歌中“万古愁”的传统与瞬间、刹那产生衔接 , 将时间、空间上的个人历史和大历史进行衔接 。 “这些诗是从何向阳自己的精神里 , 从她的经历、病痛 , 她和死亡的距离里面生长出来的 , 爆发出来的 , 它是一个生命到这个时候只能这样 , 就像贝多芬所写的 , ‘非如此不可吗?非如此不可!’更重要的是 , 何向阳在写作中达成了写作和生活的一体化 , 这是极其难得的 。 从中大家可以得到很多东西 , 我们也可以活得像古人那么优雅、那么美 , 那么坦然地面对病痛和死亡 。 ”
诗人、翻译家树才则在活动上指出《刹那》这部诗集重提了关于“短诗的美学” 。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是关于短诗的传统 , 在树才看来 , 这和“汉字本身具有一种图画的凝聚性 , 图画的扩散性 , 图画的启示性”息息相关 。 “诗歌从根本上说它是短得不能再短的这个‘短’ , 它是沉默 。 它最终是归于寂寞、归于寂静的一种声音 , 诗歌最重要的声音恰恰是它没有发声 。 ”而短诗并不意味着其中内容强度的减弱 , 恰恰相反 , 树才认为 , 诗集的强度是来自于诗人的心的长度 , “她这个心通过语言找到了她前所未有的身体 , 那个身体恰恰又是她现实的作为肉体的身体 , 遭遇特殊的时光、特殊的困境 , 给了她启示 。 也就是说诗真的是能够改变诗人 。 ”
评论家梁鸿鹰认为:“这是一部向无尽的生活之难之苦之美说话的书 。 ”“这些诗里有禅 , 有神 , 有对万物对不喜不虑不忧不惧 , 这不简单是种情怀向度 , 有对宽恕的回避 , 有对复仇的退让 , 有对今日所思的虔诚 , 只因诗人心里有星光 , 从不忽略供养自己的灵魂 , 因而说这也是一部灵魂之书 , 产生自生命最为难与最局促之时 。 ”
何向阳则在活动中指出 , 《刹那》于自己而言的一个重要意义 , 是自己从无意识的写作转向了自觉的写作 。 因为曾经面对死亡 , 与死神擦肩而过而获得了一种力量 , 正如诗集中的这首诗所言:“不妨邀请死神偶尔来喝喝下午茶/席间再乐此不疲地与之讨价还价 。 ”正是这种经历让诗人能够对生活和生命展开更多深切的思考 , 从而更坦然、淡然和透彻地回到生活中来:“生活的本质就是多种多样的 , 一样不能少 , 但是最重要的在于从中找到生活中最本真的我 。 无时无刻 , 这个找到 , 便是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