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彻底否定原著的思想比技不如人更不可忍( 二 )


从结果看,只能不断“丢人”。
在原著中,钟灵便写丢了,好在人物众多,读者可以忽略。可新版《天龙八部》却成大型“丢人”现场——谁都写不透,人人无个性,出场即消失。为什么钟灵、木婉清爱上段誉,为什么阿朱爱上乔峰,都成难解之谜。
为带节奏,牺牲了写人空间,奇怪的是,康敏(朱珠饰)的戏份反而增加了。难道资本喜欢某演员,就可以不顾合理性?
可以加戏,
但不该加得这么尬
从“三个世界”变成“一个世界”后,新版《天龙八部》遇到了真问题:原著故事量不够,不“加戏”,根本撑不到50集。
在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中,“加戏”属常规操作,有多种手段,如“加线索”“加人物”“加故事”等,可新版《天龙八部》偏偏选择了最拧巴、最油腻也最省钱的一种——加表演。
在新版《天龙八部》中,太多可一笔带过的细节,被用力过猛地仿真还原。原著本非写实主义小说,许多细节来自约定,而非事实。实在无法理解,为何非要把假的演成真的、真的演成煽情的。
比如段誉在琅嬛福地得到秘笈一段,全场靠独白,且是武侠小说中写滥的桥段,如何能出戏剧性?再如乔峰的师父汪剑通去世一段,长达9分钟,比汪剑通此前出场加起来的时间都多。情绪不够镜头凑,镜头不够回忆凑,而回忆又都是“罐头情节”。
表面看,节奏加快了,从情节推进看,节奏反而变缓。
在新版《天龙八部》中,每个角色都加了戏,逼得每个演员都在过度表演。在原著中,段誉虽有书卷气,但自成趣味,在新版中,“趣”的部分被阉割,成了“白痴+戏精+催吐”。主角如此,配角也如此,南海鳄神、云中鹤、康敏、马大元等本是工具人,性格单向,新版却多方位呈现,难怪观众觉得“一群牛鬼蛇神在金庸的坟头蹦迪”。
加表演,来自影视业对专业性的一种误会。太多演员视“飙戏”为过瘾,把“演什么像什么”当成才能,可这种丧失目的性的低级炫技,除了表明“我们在干活”“新版和旧版不一样”外,又有什么意义?
加表演确实省钱,同样布景,出3分钟的成片确比出1分钟划算,可有钱做怪衣服、怪兵器,为什么没钱加故事、加线索呢?
新版《鹿鼎记》即毁于张一山的过度表演,新版《天龙八部》亦如此。这种“我占着舞台,所以要把自己发挥到底,管你怎么看”的集体迷狂,背离了专业性的初衷。沉浸其中,还不如没有专业性。
否定原著思想,又何必翻拍
不信正路,只信旁门左道,不正改,只魔改。说明新版《天龙八部》的创作者们根本没读懂原著,误以为只是一个好看的故事,贴上几片“时代因素”,就能收割新一代观众。
在金庸小说中,《天龙八部》堪称个性最鲜明的一部,也是悲剧意识最浓厚的一部。
在原著中,三位主角均受困于俄狄浦斯式的命运悲剧:乔峰忠肝义胆,却是契丹人之后,他唯一爱过的女人死在自己掌下,得师父养育之恩,师父却是杀母仇人;段誉天性散漫,不想当国王,可他爱上的每一个女人都是风流父亲留下的异母姐妹,直到万念俱灰,才知自己是父亲死敌的儿子,最终,他选择了继位;虚竹天性木讷,只想平庸一生,却意外卷入红尘,成就绝学,还与西夏公主结成夫妻,自幼是孤儿的他终于见到父母,却又是离别之时。
三人之外,最大反派慕容复作为大燕皇族后裔,从小被长辈强加以光复的使命,他的成长充满各种挫折,这些挫折固然给他赋能,却也给他留下深深的自卑感,让他一生痛苦。
《天龙八部》写尽命运对个体的塑造与拨弄,而永远走不出的苦海,正是鸠摩智武功被废后,发出的感慨:“今日之果,实已种因于三十年前。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