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记|李公明︱一周书记:宋史研究中的图像、观看与 ……问题意识

【周书记|李公明︱一周书记:宋史研究中的图像、观看与 ……问题意识】周书记|李公明︱一周书记:宋史研究中的图像、观看与 ……问题意识
文章图片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 , 黄小峰著 , 湖南美术出版社\\理想国 , 2021年6月版 , 454页 , 128.00元
多年来 , 在美术史研究中以图证史、图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已渐成显著潮流 , 黄小峰教授的新著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 2021年6月)却仍然显得清新可喜 , 原因何在?“古画”不难理解 , 那么何谓“新品录”?除了向南朝宋谢赫的《古画品录》致敬 , 应该还有更重要的理由 。
旧的“绘画史”宏大叙事编织了一条连贯的主线 , 把时代、画家和艺术作品紧紧栓在一起 , 好处是便于艺术史知识体系的生产和传播 。 但是这种知识生产的结果必定是舍弃和遮蔽了很多历史语境中绘画与生活的真实联系 , 因而是不完整、不深入的 , 在最好的情况下也需要以关于“古画”的微观研究作为补充和修正;如果原来的宏观叙事带有太多源于时代的主观性因素 , 比如说四十多年前我刚开始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时候 , 所接触的学习材料就有美术院校集体编撰的《美术史上的儒法斗争》之类的油印小册子 , 那不仅要被后来“拨乱反正”的另一种宏大叙事所推翻 , 而且在方法上也必定要被更重视微观研究的叙事方法所否定 。 从绘画作品的个案研究出发的微观叙事更关注的是绘画史的偶然性和遮蔽性 , 正如黄小峰在“引言”所说 , 所谓“艺海遗珍”“艺林遗珠”的“遗” , 强调的正是这种偶然性 。 应该说 , 被宏大叙事遗忘和被它简化或扭曲的讲述都同样是“遗” , “古画”所遭遇的命运其实是一样的 。 从这个意义上谈“古画新品录”的“新” , 我认为指的就是在作品的微观研究中的新观察(“看”)、新发现(“问题意识”)和新解读(“品”) 。 由此而从古画“遗珠”出发 , 串联起“新”的美术史知识生产主线 。 被遗忘的作品就是研究的新材料 , 在老经典作品中由于有了新的观赏条件而发现新的细节 , 这些都是“用新的问题震撼着我们的眼睛” (“引言”) 。 有了新材料、新问题和新发现 , 这是货真价实的“新品录” 。
但是 , 在我看来 , 所谓的“新”还有一层容易被忽视的含义 , 那就是作者强调的要“有趣” , 要表达“当下观者的心声 。 当代的观众站在当下的立场上 , 都盼望古代的资源能够与今日的生活发生紧密的联动 , 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搅起阵阵涟漪 , 甚至引发头脑风暴” 。(“引言”)读完全书之后再三思考 , 我认为这绝非那种“古为今用”的套话 , 而是一种真实的、对当下学界有明确针对性的思考和表述 。 简单来说 , 不知从何时开始 , 人文学科的许多论文论著充满的学术“黑话” , 其要害就是以故作高深的学术话语掩盖回避现实、曲学阿世 , 那种“学术”之无趣与“假大空”实在是很可笑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有些研究看起来也很微观 , 也是在文本之间深耕细读 , 但是读完之后还是会觉得它们在回避现实、缺乏对真实生命的体验与理解 , 这样的学术还是与现实生活和人性很隔膜 。 黄小峰说他力图使古画与当下的心声、立场和今日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 实非虚言 。 对于书名中的“一部眼睛的历史” , 作者提出了两个层面的理解 。 一是“我自己的眼睛的历史 , 是作为观看者、研究者和写作者的我 , 用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 是我的‘看法’” 。 在这个层面上的“眼睛”主要是“细读图像”;二是这双“眼睛”其实是在某种“视觉语境”中观看 , “继承了许多不同眼睛的视线” , 包括了绘画制作者与观看者的不同视线 。 这两个是艺术史研究的大问题 。 但是除此之外 , 我深感在书中还有另一个层面上的“眼睛的历史” , 那就是投向生活、投向古人的生活语境的视线 , 这双“眼睛”使古画与生活建立了联系 , 也正是这种联系使关于古画的“新品录”显得那么生动有趣 。 除了在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之间梳爬考证 , 小峰在古画中看出来的问题很多都是来自生活中的这双“眼睛” , 因此他思考在古画中发现的问题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紧密相连 , 他以“有趣”的“情”和“理”探索和解读古代画家的心声 , 力图在古画与现代人的观赏体验之间建立新的复杂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