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清朝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雍正|清朝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雍正|清朝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雍正|清朝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雍正|清朝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在通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仕途道路上 , 许多人耗尽了精力才得到了一官半职 , 因此他们更加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 , 但是在古代同样要面临退休问题 , 因此从宋代开始 , 便对此进行了制度上的设计 。
一、古代官场为何有两个年龄?隐藏怎样玄机 。在古代官场七十悬车 , 告老还乡的旧俗 , 然而 , 毕竟学而优则仕的这条道路实在艰难 , 有些人到了头发花白之际才做了一个官 , 自然非常恋栈 。 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为官者的自然生理年龄和所谓的“官年”两种记述办法 。

宋朝官员
宋朝时就有了真年、官年的说法 , 真年就是实际年龄 , 而官年就是当官时所记录的年龄 。 因此为了能够一旦做官多干几年 , 许多人在填报年龄时大多虚报年龄 , 为了将来能够有回旋的余地 。 由于多次出现年纪较大官员出任地方要职 ,, 因此朝中大臣对此进行建议 , 年纪七十不许任监司、郡守 。 最终 , 宋朝进一步明确官年和实年的决定 。 当时的大学者洪迈气愤地说:“官年、实年居然出现在过年的文书上 , 让天下人知道 , 这难道不是君臣上下公开的欺诈吗?”据说整个宋朝只有寇准不肯减年应举 。 当时出现过一个28岁即出任陕州知州的事 , “原吏部员外郎(正七品)文及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陕州” 。

相关画面
这一人事任命引起了广泛关注 , 为什么?因为这个拟提拔的官员才28岁!最后一打听原来文及甫是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潞公文彦博的儿子 , 此事引起了门下省谏官的弹劾 , 认为主管官员的中书侍郎不是要为国家培养年轻人才 , 而是要巴结权贵“非次进用文及甫 , 欲结文彦博 。 ”另一种现象就是把自己档案变得年轻 , 这是为什么呢?宋朝的洪迈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 , 一旦做官 , 自有富贵人家争相说亲 , 选婿自然是越年轻越好 。 其二对于以后的仕途年龄上占有优势 。 当时有一则笔记 , 三十年来士大夫的履历 , 例减年岁 , 甚至有的减到十余年 , 即使关系不错的人在一起宴会 , 也没人把自己的真实年龄告诉他人 , 否则就是不懂规矩 , 颇与现在不能问女士年纪为冒失一般 。

【雍正|清朝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相关画面
二、官员长相老城 , 雍正数次盘问年龄 , 以至于让对方相当尴尬 。这种历史性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 到了清代以至于愈演愈烈 。
雍正五年的一天 , 在看了湖南邵阳知县简历年龄是53岁 , 雍正总觉得他太老“但不似五十三 , 似六十外人矣 。 再三问 , 言不敢欺 。 ”虽然只是长相显老 , 在雍正看来 , 这关系到臣下的忠诚度和使用官员年龄规范问题 。
看了题补山东东安营都的官员后 , 简历上的年龄是56岁 , 雍正批注“实在五十八”四川提标前营马兵费其云 , 履历是44岁 , 雍正批注“实在五十二岁” , 有的甚至雍正多次注视后 , 总觉得履历和年龄差距太大弄得被考察者显得非常尴尬 。

雍正画像
年龄造假一直是历代官员简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由于历代均有到龄退休制度 , 在履历中存在很多造假、谎报年龄问题 。 吏部一般对这种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甚至彼此形成默契的潜规则 , 雍正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 此后他还专门对虚报年龄做了专门批示:“朕览文武官员履历 , 开载年岁多有不实 。 或年岁本少而增之为多 , 或年岁本多而减之为少 。 ”与此同时又下达了一道关于及时改正虚报年龄的谕旨:“特发训谕 , 凡各官从前之年岁不实者 , 着即改正 , 令以实在年岁开明注册 。 ”雍正非常注重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 , 也并非只因为年龄略大就不再使用 , 如果有才能 , 雍正照样破例留用 。 山西太原总兵向雍正奏报 , 平桓营守备梁玉年68岁 , 但工作方面非常突出 , 只因年老问题而被纳入退休范围 。 雍正反对这样办理 , 认为人才可用 , 于是提升梁玉为游击 。 《清世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