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像高士那样躺平,风雅地( 三 )


此图旧传为徽宗作,现经众多专家的多年论证,认定为徽宗朝中画院画家之作。由于得到皇帝的认可,故御题“瘦金体”书“听琴图”三字及押“天下一人”并钤“御书”印,以资鼓励。然而,这一新的结论也未必是绝对真理,有待今人结合新的考古发现,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以《伯牙鼓琴图》表达了他对“听琴”的另一番理解。画作取材于《荀子·劝学》及《吕氏春秋·本味》,描写了春秋时期技艺高超的俞伯牙一次抚琴偶遇了毕生最大的知音钟子期,后者从琴声中听出“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之意。子期不幸病逝,伯牙伤心毁琴,从此不再操琴。这又是一个知音相契、才华相惜的故事。画家采用白描画法,写伯牙、子期对坐石上,另童子三人,手捧书籍等物侍立。伯牙长髯秀目,袒胸赤膊,专注弹琴;子期翘足侧坐,双手交叉在膝头,屏气凝神。画面构思简洁巧妙,除一几一炉外无任何装饰。王振鹏在单勾之外间以淡墨渲染,寓清秀于朴拙,使笔墨层次更为丰满,成为元代人物画杰作。
九老会·商山四皓
在全世界文化之中,中国文化最为尊老,本展中有多件作品体现了这一文化特征。
宋人《会昌九老图》为绢本设色,由于年代久远及保存条件欠佳,整卷作品比较暗淡,但仍不失为一件珍贵的宋代人物作品。画题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讲述了诗人白居易因直言朝政,被权贵所忌,遂弃官归隐香山(今河南洛阳附近)。他自称香山居士,曾于唐会昌五年(845)在家中与年高而不慕名利的胡杲、刘真、卢真、张浑等结成“九老会”,并请画师绘图纪念。画中各段聚会场景被画家通过庭园中的水榭、方亭、池岸、舣舟巧妙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类似电影镜头般的画面。透过略显“酱色”的绢本,观众可见老人们听琴、弈棋、吟诗、观画等娱乐场景,表现了他们自甘淡泊、与世无争的精神世界。
明代戴进的《商山四皓图》典出《汉书》及《史记》,讲述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居商山的故事。因四人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人称“四皓”。画中高峰幽谷间,雾霭蒸腾,长松掩映下的空地上有一石桌,三老围坐弈棋,右下方一老携童子采药归来。作者采用对角线构图安排人物,笔墨师法南宋“马、夏”,以“大斧劈皴”的纵放雄浑营造了一个山水清幽、世外仙境般的居所,衬托出四老去危安命、深隐自适的品行。
【 陶渊明|像高士那样躺平,风雅地】中国绘画三大画种,人物、山水、花鸟,人物画率先进入成熟阶段,始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后又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进一步发展,题材大大拓展,艺术语言与技巧更趋完善,审美风格愈见多元化。林下风雅,展现中国人心中的归隐修心的理想,由此生发出的众多人物作品成为这一演化过程中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