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牛×症?,年轻人真把它当回事吗?( 三 )


|社交牛×症?,年轻人真把它当回事吗?
本文图片

|社交牛×症?,年轻人真把它当回事吗?
本文图片

▲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剧照 。
在这一点上 , “杀马特”似乎是一个极为恰当且接地气的例子 。 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揭示了当年这群年轻人为何要制作出如此怪异的发型 。 这群来自农村的进城打工人 , 面对差异极大且无法融入的城市 , 难以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 他们以标新立异的方式来突出自己身份的与众不同 , 正是在这方失落的土地寻求自己的存在 。
于是 , 社交牛B症的所谓自恋 , 其实在于构建身份——如果说“杀马特”发型在于从没有身份到自我构建身份 , 那么当前的社交牛B行为 , 则是在于打破既有的身份 , 创造一种反叛的、突出自我的身份 , 从而在凸显差异性中寻求自我 。
━━━━━
身份:“社交牛B症”的无奈
对不少学者来说 , 现实世界并非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实体 , 而是一种被构造的框架 。 拉康就认为 , 在主体间性交流中 , 最小的人数不是两个 , 而是三个 。 也就是说 , 如果只有两个人进行交谈 , 他们不存在现实 , 因为彼此的身份都是对方想象之中的 。 只有第三个人 , 也就是“他者”出现时 , 他们交谈中才有那些无法被脑海肆意编纂与想象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 , 使得现实世界被固定下来 。
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 现实指向的是纯粹的他者 , 是人们不可控的那一部分 , 无法经由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 为了迎合现实 , 融入秩序 , 人们需要按照现实框架构造自己的身份、付诸自己的行为 。 戈夫曼的“拟剧论”其实就来源于此原理 , 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是根据预先的身份来表演的 , 如同舞台上不同的演员有着不同的表现 。
|社交牛×症?,年轻人真把它当回事吗?
本文图片

▲歌手周深在综艺节目《创造营2021》 。
社交牛B症显然表现了对这种预先规划的身份的不满 。 这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不无关系 。 人们似乎越来越需要在愈发严苛的环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属于自己的路只有这么窄 , 稍不注意就会被人“喷” 。 歌手周深在不少场合采访时的“求生欲”就凸显了这种状态 。 就连喜欢喝甜粥还是咸粥 , 周深在回答之后都要连连补充:“我不爱吃皮蛋瘦肉粥 , 但是我知道你喜欢吃它会很香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 , 我刚好是那个不喜欢吃皮蛋瘦肉粥的人 。 ”“对我来说皮蛋瘦肉粥有怪味 , 当然我知道很多有怪味的食物也很好吃 。 ”……
不表达自己的喜好与态度 , 成为了一种生态 。 人们似乎愈发不能表达自我 , 而是兢兢业业扮演好自己的身份 , 在既有秩序下求得生存 。
|社交牛×症?,年轻人真把它当回事吗?
本文图片

▲博主@宇宙最强心理素质安峰视频截图 。
这不光是一种被迫之举 , 实际已潜移默化成为一种内在的心态 。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就谈及:“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 , 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 而实际上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 。 ”试想一下 , 如果发了一条精心编辑的朋友圈 , 但过一段时间没有人点赞 , 你是不是会选择失落地删掉它?在点击删除键的一瞬间 , 你已经在“逃避自由”了 。 微博中时不时感慨的“谢谢那些给我点赞的朋友” , 情同此理 。 “无人与我一样”式的自我突出 , 似乎变成了一种危险之举 , 这也就造成了上文斯蒂格勒所说的“被抹平”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