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岩|考古石燕岩“水下谜洞” 他推动水下考古技术研发

考古石燕岩“水下谜洞”

他推动水下考古技术研发 盼西樵山石燕岩遗址申报世界遗产
崔勇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国内知名的水下考古专家 。过去15年来,他一直在关注佛山市西樵山石燕岩遗址的水下考古工作 。这是一个最早开采于宋代、大规模开采于明清时期,因意外被地下湖水淹没而完整留存下来的采石场 。在崔勇和团队的持续科考下,这个遗址在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明年崔勇就要退休了,但他还是难以割舍自己付出了多年光阴的水下考古项目 。在他看来,这个面积达上百万平方米的水下遗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人类工业遗址,将来完全有条件申报世界遗产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肖欢欢 实习生 李苑梦 (除署名外)
意外发现“水底龙宫”
2006年的一天,已经从事水下考古将近20年的崔勇将西樵山石燕岩的信息告诉了技术合作伙伴张松、董国亮等人,他们和几个伙伴带着潜水设备前往西樵山,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对西樵山石燕岩进行水下探测的专业人员 。
“其实,当时发现这个‘水底龙宫’完全是个意外,因为下水之前我们也不知道水下有什么 。”当崔勇潜入水下时,发现有一排整齐的石梯,他沿着石梯往下潜,逐渐接近洞底 。在探照灯照射下,一个古代采石遗址出现在他眼前 。“这个采石场规模巨大,光是一个洞就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大洞连着小洞,错综复杂 。”而洞穴周围的岩壁上还有被凿子等铁器凿过的痕迹 。
越往深处,崔勇越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水下采石场的一个隔间,比几个足球场还要大,一面垂直的采石墙向水下延伸;生产区、生活区和多个小洞穴错落有致 。
大概花了半个小时,崔勇随身带的潜水手表显示深度已经有30多米 。潜到洞底往上看,整个洞穴足足有10多层楼高,在洞穴的不同高度的石壁上还插着一些手臂粗的木棍,崔勇推测,这应该是古代工匠搭架子登高所用的“脚手架” 。
【石燕岩|考古石燕岩“水下谜洞” 他推动水下考古技术研发】崔勇告诉采访人员,因为洞穴结构复杂多变,对潜水员的呼吸方式、水下动作、潜水设备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第一次下潜,他大约在水下待了一个小时 。背着约100斤重的两瓶压缩空气,朝着未知的深水区一点点迈进,崔勇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
而这第一次下水探险就让崔勇喜出望外 。他没想到,石燕岩幽暗的岩洞下竟然暗藏着一个洞穴,从水面往下垂直深度达到30多米,可以容纳几百人同时作业,这显然不是天然洞穴 。“一开始,我试图通过手绘的方式画一张岩洞的地图,后来我发现主洞连着支洞,实在太难,于是就放弃手绘了 。”
每年有几个月时间“穴居”
自从崔勇探得石燕岩下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采石场后,石燕岩洞穴便名声大噪,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潜水爱好者纷纷来到这里进行洞潜 。石燕岩已然成为西樵山著名的景点,裸露在地面上的石祠堂、石屏风、石天窗、一线天等地质景观都颇具观赏价值 。
从2006年至今,崔勇对西樵山石燕岩的水下考古断断续续经历了15年 。每年,他都会有几个月在岩洞内“穴居” 。“我们早餐和晚餐在山上的住处吃,午饭就在山洞里解决,有时就在洞口支张床,睡在里面 。”根据下潜深度,他在水下的停留时间从1小时到3小时不等,每次下到18米以下的深度上水后,至少要相隔6个小时才能重新下水 。“这样才能把血液中的氮气排完,否则就会得潜水病,甚至有生命危险 。”
崔勇对石燕岩洞穴的水下探测一般在冬季进行,因为冬季气温较低,可以在潜水服中穿上毛衣,不至于失温 。岩洞内因为常年不见天日,水温很低,只有12摄氏度左右,即便是夏天,入水也感觉刺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