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要做世上的“光” 更要做世上的“盐”( 二 )


梁启超曾在1920年代面对当时的00后演讲时指出:“人怎样活得无趣呢?第一种,我叫他做石缝的生活,挤得紧紧的,没有丝毫开拓余地,又好像披枷带锁,永远走不出监牢一步。第二种,我叫他做沙漠的生活,干透了,没有一毫润泽;板死了,没有一毫变化。又好像蜡人一般,没有一点血色;又好像一株枯树,庾子山说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这种生活是否还能叫做生活?实属一个问题,所以我虽不敢说趣味便是生活,然而敢说没趣便不成生活。”过度竞争和内卷往往就会导致这种最糟糕的状态,我希望大家也能养成一种趣味主义的人生观。
友谊是一个人生命中很重要的情感体验。高度竞争的社会,最后往往导致友谊之情不复存在。我有时候很担心过度竞争的心态和氛围会毒化人心,导致人的心灵无法保持开放和多元,更不会向同龄人释放善意。我现在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最怀念的就是当时有一些志同道合在一起谈诗论文的朋友,在岳麓山、岳麓书院和湘江畔度过了很多值得追怀的时光。这种非功利性的友谊往往可以滋润心灵灌注人生。
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年青一代学生一方面特别渴望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找到寄托和友谊;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又对他人“无感”,甚至缺乏共情能力,总是很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包裹起来,似乎以为只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交,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卫自己。比如说我们上大学时课堂内外特别活跃,晚上宿舍熄灯以后都有卧谈会,今天大学的课堂很多时候都安安静静、悄无声息的,每个人都用手机、电脑干自己的事,好像面对面的交流不再需要了,只要有网络空间就足够了。其实,最终你会发现再多的网络交流,也比不上与一个好朋友面对面深入交谈带来的深度愉悦感。
现在日常的快节奏生活遮蔽甚至挤压掉了精神生活,我们没有机会打开自己,学习也过度专业化甚至狭隘化,对于经典文化的接触也很匮乏,导致我们的精神生活有不小的欠缺。虽然你们都是互联网+一代,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期间养成严肃阅读的习惯。
【 同学们$要做世上的“光” 更要做世上的“盐”】我曾应《新京报·书评周刊》之邀写过一篇文章叫《有抵抗感的阅读才是严肃阅读》(收录在我去年出版的书评集《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作为序言),阐释了我所理解的严肃阅读的含义、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为什么我要提倡严肃阅读?一方面跟大家的专业成长有关系;另一方面严肃阅读的读物,才可能给你提供真正有支撑度的精神资源,来帮助你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严肃阅读所倡导的就是人文主义的传统。人文主义高度肯定人的理性、价值、尊严等精神力量,强调人文历史的延续和薪火相传,在这样的文明和文化的传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克服生命的虚无感和荒诞感,才能找到生命内在的价值和延续,面对挫折才会找到精神的力量,这就是我们讲的严肃阅读和人文主义的关系。
我校中文系前辈王元化先生曾经在《九十年代反思录》中引用一位长辈告诫的话语并发挥道,《圣经》上说“你要做世上的盐”比“你要做世上的光”更好,因为光还为自己留下了形迹,而盐却将自己消融到人们的幸福中去了。“作为中国的一个学人,我佩服那些争作中国建设之光的人,但我更愿意去赞美那些甘为中国文化建设之盐的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读书人和未来的知识人,你是一个燃灯者,你要把光和暖带给别人,还要做人世间的盐,有尊严而不自恋地融入这个世界,为了文明传统的赓续而自强不息,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和文明自觉来面对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