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 三 )


越城区水利局局长章国荣告诉采访人员,浙东运河文化园项目计划2021年9月完成文博区(主副博物馆)建筑部分施工,10月底完成文创区建筑部分施工,12月底完成文旅区建筑结顶。2021年底,博物馆、水族馆将具备开馆条件;2022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
文章插图

▲浙东运河至今仍是宁绍平原航运、泄洪、灌溉的主干水道。| 本报采访人员 袁婧 摄
作为浙东运河文化园陈列大纲文本方案的撰稿人,邱志荣说:“文化园的主题是通江达海,好运天下。目标是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运伟业;创新文旅融合,彰显亮丽名片。这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定位一脉相承。个人认为,文化园不只是展陈一些老物件,更重要的是传承运河文化。”为此,文化园内,除了与古运河相关的石构件、木桩基、纤道等,还有古闸、古桥、古亭、石碑,以及民俗风情类等遗存。如此,今人还可从中感受运河对当时人们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和日常休闲的影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浙东运河是有记载的现存两条先秦古运河之一,至今仍是宁绍平原航运、泄洪、灌溉的主干水道。浙东运河孕育出古越文化:崇尚大禹治水,形成忠诚国家和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会稽自古就是名士集聚地,创作了以兰亭雅集、唐诗之路为高峰的艺术殿堂。“做好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必由之路。”邱志荣强调说。
另悉,不久前,宁波市印发《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将文化遗存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启动建设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工程,加快河海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扩建项目的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大西坝、小西坝、压赛堰三个考古遗址公园,争取列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推动“千年运河”品牌建设
导入国家文化公园LOGO标识系统,构建特色鲜明、差异明显的发展格局,实现运河城市各美其美
今年9月初,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终期评审会在合肥召开。
大运河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0公里,其中,有水河段约47公里,无水河段约133公里,自河南商丘流入安徽淮北、宿州,进入江苏宿迁,是隋唐大运河承上启下、连通东西,贯穿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河段之一。
隋唐大运河“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到南宋末年因淤塞严重而几近断流。大运河安徽段“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属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是中原文化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
文章插图

▲柳孜运河遗址。
遗产点柳孜运河遗址位于安徽淮北,出土宋代河堤、虹桥遗址、木岸狭河、金代驿道等重要遗迹,是隋唐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址的首次发现。通济渠泗县段是隋唐大运河现存不多的活态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的河段之一,已成为研究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活化石”。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均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当下,《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规划》正在编制,其中一大亮点是,打造一批文旅精品线路,使“千年运河——汴河遗珍·传奇皖北”成为新时代安徽的“金名片”。此前,淮北隋唐运河古镇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消费样板街区、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