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想做达人了( 三 )



花花告诉我们 , 她觉得人最珍贵的一点 , 就是共情 。 “我的视频能做到的就是 , 去引发更多的共情” , 花花觉得这个很重要 。

成为职业达人 , 不仅意味着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 , 实现内在的强大 , 还会给整个外部社会 , 带来美妙的涟漪 。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达人职业化” 。


达人职业化 , 这事我们琢磨清楚了

“ ‘达人职业化’到底是什么?当争论和吆喝开始涌起 , 真正的评判标准需要被建立 。 职业达人 , 不能只是愿景 , 而应是某种社会既定趋势 。 ”

《新周刊》在与巨量星图联合发布的《新职派观察》达人职业报告之中 , 写下了这句话 。

达人 , 已然成为一门职业 。 这就意味着 , 它像所有职业那样 , 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生存故事 , 甚至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势能 。 作为社会趋势的洞察者 , 《新周刊》首次把达人作为一个职业族群 , 深度剖析并输出态度和观点 。


《新周刊》与巨量星图联合发布《新职派观察》达人职业报告

这份报告之中 , 有社会就业情况、创作者生态和国家政策的宏观呈现 , 也有职人发展史的脉络梳理和溯源 。 达人职业化 , 意味着什么?背后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 具体的普通人又是如何生存的?

我们邀请了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吴畅畅以及《新周刊》副主编何雄飞 , 从各自的专业领域 , 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 并且尝试梳理大众情绪及行业发展生态 。



黄日涵指出 , 重塑互联网商业 , 达人是就业推进器 。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说 , 进入短视频时代以后 , 创意形势变得多样了 , 达人可以凭借更多元的专业能力做出好内容……达人给数字经济带来了憧憬 , 改变了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 。 ”



许纪霖认为 , 新传播革命之下 , 达人成为职业 。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 , 今天的网络时代创造了一种‘平民主义’ , 筛选机制就转向筛选创作者自身的才能……今天 , 互联网吸引到好多年轻人来尝试 , 将其作为一门职业来从事 , 这既解决了一个现实的生活问题 , 同时也解决了一个人内心当中需要被人肯定、被人欣赏 , 获得自我认同、自我尊严的需求 。 ”



吴畅畅预见到 , 达人是具有无限包容性的新领域 。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 , 与社会热点的同频共振 , 对达人这个领域的长远发展 , 有着巨大影响……内容创作最重要的价值 , 是情感 , 泛知识传播也可以放在其中 。 它能给用户带来陪伴 , 在长久的关注和传播中 , 形成情感关联 。 ”



何雄飞给出概括性的定义 , 达人是去中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 。

“有句话叫‘因为创作 , 所以影响’ , 这意味着好的内容 , 正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包括商业及社会影响力 。

达人职业化 , 应该成为重要的品牌资产 , 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 应该是创作与变现的双赢 。

这是一次当代生活的‘文艺复兴’ , 一次重新发现‘人’的过程 。 ”

在巨量星图 , 截至今年6月 , 可接单达人数量突破200万人 , 收入涨幅也不小 , 年收入50万以上的 , 同比增长171% , 超过百万收入的 , 则增长了234% 。

巨量星图认为 , 达人在创作与商业变现之间 , 应当取得理想的平衡 。 基于这种理念 , 平台也构筑起一套完整的成长价值体系 , 营造凝聚社会各方优势 , 把“达人职业化”真正落到实处的能量聚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