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酱油“江湖”,变天了( 三 )


03
未来走势如何
目前 , 我国酱油行业的竞争格局分为三个层次 , 一是全国性品牌 , 如海天味业、李锦记、中炬高新 , 二是地方性强势品牌和外企品牌 , 如四川的千禾、湖南的加加、山东的欣和等 , 外资品牌则以龟甲万、亨氏等为代表;三是小规模工厂或家庭作坊 , 一般采取自产自销 , 产品价格低廉 , 主攻农村、乡镇市场 。

2020年 , 35家百强酱油企业产量占酱油行业比重41% , 行业集中度不高 。 其中龙头企业海天味业酱油产量238万吨 , 市占率17.70% , 行业产量排名第二的企业中炬高新占比3.74% , 行业CR3大约24% 。
对比日本酱油行业集中度 , 我国酱油行业集中度有很大提升空间 。 早在1975年 , 日本酱油行业CR3便达到38% , CR10为48% 。 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衰退伴随着日本饮食西化和便捷化 , 酱油产量下降 。 在这期间 , 日本酱油企业数量从1989年的2300家减少至2018年的1192家 , 与此同时 , 日本酱油龙头企业领跑消费升级 , 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 截止到2020年 , 酱油CR3达到53% , 而我国酱油CR3距离日本仍有29个百分点的差距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截止到2022年7月 , 我国酱油制造企业共5276家存续或在业 , 3年内(2019年7月-2022年7月)有852家相关企业成立 , 有134家企业注销或者登记状态异常 , 每年净增长239家企业 。 而随着2021年行业遇冷 , 新增注册企业数量骤减至161家 , 2022年上半年仅注册32家 。
相较于日本酱油企业数量从1989年的2300家减少至2018年的1192家 , 我国酱油行业企业数量和行业规模仍在不断增长 , 随着新进入者数量的减少 , 集中度提升的速度有望加快 。

而且对比日本 , 我国酱油在大中城市具备一定的提价空间 , 下线城市和乡县区域更加具备酱油消费升级的空间 。
早期 , 海天味业的吨价就在下沉过程中有所回落 , 但换来的是销量的强劲增长 。
后来经过每2-3年一次的提价 , 加上调味品升级的推进 , 海天味业吨价由2015年的5002元/吨提升到2021年的5333元/吨 , 6年CAGR为1.09% , 虽然增速不高 , 但在渠道下沉的过程中销量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 。
近些年来 , 海天还顺应消费趋势 , 进一步推出了0系列产品、有机产品 , 头道系列产品、减盐系列等高端产品系列 , 带动酱油产品组合在C端进一步升级 。
2010年公司酱油产品高端、中端、低端的销售比例为1:6:3 , 目前比例为4:5:1 , 升级趋势明显 , 但中低端产品仍然占60% 。

可以预见的是 ,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 海天味业仍将进一步挖掘下沉市场潜力 , 并以“高端”为目标 。
同样 , 所有酱油企业的竞争也必然聚焦于下沉市场的争夺上 , 但受限于地区市场割据和散乱的市场竞争格局 , 进一步集中的难度要比想象大得多 。
而行业在经过了“单一的酱油产品”“生抽、老抽等细分产品”两个产品换代后 , 目前正在向满足消费者日趋强烈的健康化需求的高端、高价酱油产品进行升级 。
“高端”将成兵家必争之地 。
参考资料:
[1
《抽丝剥茧 , 社区团购对调味品影响下的得与失》 , 华西证券
[2
《海天味业系列报告之一:海阔从鱼跃 , 长空任鸟飞》 , 东兴证券
[3
《海天味业系列报告之二:高墙壁立 , 内有乾坤》 , 东兴证券
[4
《2022H1业绩点评:龙头稳健增长 , 业绩符合预期》 , 东吴证券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 , 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 ,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价值星球Planet , 创业家授权转载 。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ValuePlanet)授权 , 未经授权 , 转载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