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齐桓公伐楚,楚使称齐楚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管仲以尊王攘夷答复!

今天的成语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即鲁僖公四年(前656年),涉及到的人物有齐桓公、楚成王、楚国使者、管仲等。尊王攘夷!齐桓公伐楚,楚使称齐楚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管仲以尊王攘夷答复!
文章插图
【典籍来源】原文如下: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故事梗概】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个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尊王攘夷!齐桓公伐楚,楚使称齐楚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管仲以尊王攘夷答复!
文章插图
春秋时代前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政下开创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中首先成为霸主的诸侯。经过数次诸侯会盟,即便是老对手鲁国都已经承认了齐桓公作为诸侯之长的地位,为了加强盟好,一些诸侯通过联姻的方式维系同齐国的关系。地理位置相对偏向南方的蔡国就是将蔡姬嫁到了齐国,成为齐桓公的妃子。然而公元前657年,齐桓公和蔡姬有一次游船,蔡姬玩的高兴就来回晃动船只来挑逗齐桓公,害怕了的齐桓公出言阻止,反而激起了蔡姬更大的玩性。于是下船之后,齐桓公将蔡姬遣回娘家蔡国,以做惩戒。尊王攘夷!齐桓公伐楚,楚使称齐楚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管仲以尊王攘夷答复!
文章插图
然而此时的楚国正处于楚成王(就是在齐桓公去世后,击败随后称霸中原仁义霸主宋襄公的那位楚国君主)初期,国力日渐上升,开始染指地处南方的蔡、陈等国。史书中记载,蔡姬被赶回娘家之后,被蔡国转而嫁给他人,但按照当时中原诸侯的实力和地位,能够与齐桓公匹敌的也只有楚成王了。蔡姬是否被转嫁给了楚成王,史书中没有给予明确记载,但蔡国的行为激怒了齐桓公。当时面对楚国的压力,郑国等弱小诸侯国正处于摇摆的状态,齐桓公召集众多诸侯组建联军伐蔡的行为得到了广泛拥护。一时间齐桓公率领本国之师与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军队一到讨伐蔡国,蔡国大败。尊王攘夷!齐桓公伐楚,楚使称齐楚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管仲以尊王攘夷答复!
文章插图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管仲谏言齐桓公率诸侯联军继续南下偷袭楚国。然而这一计划被内奸泄密给了楚国,使得楚国做好了防御准备。当两军遭遇之后,楚国谴使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并提及齐桓公居住在北方,而自己居住在南方,即便牛马狂奔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尊王攘夷!齐桓公伐楚,楚使称齐楚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管仲以尊王攘夷答复!
文章插图
当时齐桓公主要依托诸侯联军的浩大声势才能压制楚军,但偷袭计划的失败导致伐楚事宜无法继续下去。然而高举“尊王攘夷”旗帜的齐国依旧派出管仲做出了答复,指出楚国不进攻周王室的包茅,使得天子祭祀缺乏相应物资,此尊王之举;同时追究西周时期,周昭王南征楚国后,在返回途中坠河的陈年旧事,此攘夷之态。最终楚王服软,表达了今后一定对周天子给予尊重,将会补齐缺失的贡品。【后续故事】前656年春季,齐桓公联合众诸侯发兵攻打蔡国,得胜之后紧接着伺机伐楚。由于楚国早有防备,双方形成对峙并由楚国使者和管仲对话。到了夏天,楚成王又派遣楚国宗室屈完带兵前往诸侯联军驻地。本就不打算正面与楚交战的齐桓公借机与屈完订立了盟约。相较于后来晋文公的霸业,齐国的实力要显得单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