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马氏三兄弟绘事小考|故宫院刊︱金代马氏三兄弟绘事小考

金代一门一代出三位画家者,唯有马家,即马云章、马云卿、马云汉三兄弟 。马氏三兄弟为介休(今属山西)人氏,其表字皆以“云”为首字,均业儒,他们活动于金末到元初,都擅长画人物和佛像,更以肖像为最,马云章还擅长塑像,马云卿则有《维摩演教图》卷传世(故宫博物院藏) 。他们的绘画、雕塑活动和文人画的艺术特性,以及尊孔的政治态度与中庸随和的处事原则,在13世纪从战乱到和平的京畿地区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

马氏三兄弟活动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1208年,金章宗驾崩前后,金国渐渐陷入了颓势,朝野绘画的高潮态势已经一去不返,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完颜珣承受不住蒙古铁骑的围攻和欺凌,在登基后的第二年从中都(今北京)迁都到开封(今属河南),苟延二十年后,在宋金夹击中,末帝哀宗完颜守绪自缢,金亡 。
马氏三兄弟就是在从迁都到亡国等接踵而至的离乱之中,固守和传承了中原文化的根基 。在他们的前一代中,金代在朝文人画家中的翘楚王庭筠已经过世,擅画风雨或米家山水的李公佐、李仲略等文人画家均无声息,在野的文人画家如《赤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作者武元直也不再活跃,宫廷画家李早、李山、张瑀等相继离世 。
接替王庭筠艺术地位的是兼善文人画的赵秉文(曾官户部尚书),时人皆以赵秉文的褒贬之语作为评判画艺高下的首要依据 。他在《春云出谷图》题诗里抨击了金代后期文人画呈现的泥古不化的形式主义倾向和浮于苏、米笔墨的迂腐之风:“今人重古不知画,但爱屋漏煤烟污 。”此时文人画的景况不及章宗朝,并日趋衰落,以赵秉文为轴心的文人画家群仍有活动,其中完颜璹、麻九畴、庞铸、李遹等在宣宗迁汴后尚在朝中,且常与赵秉文切磋画艺 。
完颜璹(1172-1232)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女真宗室文人画家,其字仲玉,号樗轩居士 。少时,“学诗于朱巨观,学书于任询,遂有出蓝之誉” 。曾通读《资治通鉴》三十余遍,著有《如庵小稿》 。人谓见其面,俨然同汉儒一般 。他以画墨竹见长,更以收藏鸣世,“家藏法书名画,几与中秘等” 。完颜璹随宣宗南渡入汴后,其寓所成了当时鉴赏书画的中心,元好问、雷渊等名士皆为座上宾 。
李遹也是南渡后饮誉中原的文人画家,字平甫,自号寄庵老人,栾城(今河北栾县)人,明昌二年(1191)进士,以东平府治中致仕 。他“为人滑稽多智,不欲表自见,工画山水,得前辈不传之妙,龙虎亦入妙品,然皆其余事也” 。他与元好问友善,为其作《系舟山图》以表山林之志 。
何澄系大都(今北京)人,金哀宗正大末年官秘书少监 。他的《归庄图》卷(吉林省博物院藏)表现了陶渊明归庄后的各种隐逸生活,暗喻了画家中晚年的心态 。此作虽绘于元初,但延续了金代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树石以李、郭为宗,更多地运用了干笔皴擦,开启了元代盛行的枯笔淡墨山水画风的先声 。
此外还有王庭筠之子王曼庆(官至行省左右司郎中),擅画青绿山水的隐士赵滋等,后者有《山外寒云图》轴(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藏)传世 。
晋中的马氏三兄弟就是在这样一群文人画家中脱颖而出的 。其艺术渊源可追溯到北宋中后期的晋中南,当地民间的一批佛像画被称为“马家佛像”,其作者以家族为群体,在当地十分活跃,晋中南遂成为佛教绘画的中心,平阳(今山西临汾)还成为了刻印版画的重镇,发展到金代更为兴盛,增强了佛像艺术的传播力度 。一些进入到宫廷的山西籍马姓画家即与此“马家佛像”有关,据薄松年先生研究,河中(今山西永济)的“马贲能画花鸟、佛像、山水,尤长于小景,北宋哲宗元祐时已著名,最晚在徽宗时期供职于宣和画院,曾作百雁、百鹿、百猿、百马、百羊、百牛等图” 。其子马兴祖南渡后为高宗朝宫廷待诏,工花鸟杂画,并精于鉴定,其孙马世荣,曾孙马远、马逵,玄孙马麟,来孙马公显等都供职于宫廷或从事绘画 。留在北方的马家画家还有许多,一直活动到元代,如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是洛阳马君祥与其长子马七待诏领众工绘制的,这些画家有可能是“马家佛像”百年之后的艺术传人,并影响到道教壁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