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再见爱人》:这届观众,为何热衷于“玻璃渣里找糖吃”?( 三 )
在嘉宾团的旅行之外 , 室内“观察团”的设置也为观众们提供着各种观视他人以及自我情感生活的渠道 。 在由已婚未婚的主持人、演员、辩手与学者等角色所组成的观察团中 , 感性的宣泄、理性的分析、“吃瓜”的心态与指向自身的思索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并代表着屏幕之外观众们的感觉与心理 , 并在“沉浸”体验的同时 , 提供了某种间离性的观看角度 。 通过这些视角 , 我们看到了诸多情感的起伏变化、亲密关系为个体带来的愉悦与痛苦 , 以及有关“爱”的种种“悖论”与“多重奏” 。
文章图片
《再见爱人》中设置的观察室成员 。
我们为何关注“告别”?
“没有爱情怎么了 , 有爱情又能怎样 。 有爱情 , 就能好好地道别吗?”在夜晚谈心的环节 , 郭柯宇的这番质问令许多观众倍感唏嘘 。 若干年前 , 一部《来自星星的你》让大家记住了“告别要趁早” 。 而正如篇名所示 , 《再见爱人》同样以“告别”为核心主题 。 某种程度上 , 这场旅行便是一次或许还不算太晚的“告别之旅” 。 而“告别”的关键词也触及着许多观众内心深处的困惑与忧伤——所谓“有别必怨 , 有怨必盈”(江淹《别赋》) 。 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 , 在聚散离合愈发变成寻常事的时空中 , 在焦虑感、犹疑感乃至冷淡感都仿佛与日剧增的各类人际关系模式里 , 我们究竟还能否“好好地告别”?更进一步需要追问的是 , 我们究竟要与什么告别?是曾经的爱人 , 还是自己倾心付出、用心经营却终将成为过去时的一段情感与岁月 , 抑或是某些不愿面对、难以理清的心结?
《再见爱人》所给出的答案是 , 这些或许都包含在“告别”的要义中 。 在这场本身题为“再见”的行旅过程里 , 节目还特意设置了一系列有着告别意味的环节 。 有时 , “告别”似乎以“开始”的面貌出现 , 比如朱雅琼的婚礼 。 穿着婚纱的她选择拿着计时器与爱人拥抱 , 当约定的时间已到 , 她不无怅然地宣布“这次由我来推开你”——这样的告别所照映的不只是那个没有仪式的开始 , 更是婚姻生活中曾经的忽视与伤痕 。 有时 , 特殊的告别场合能引发久已陌生的“情动时刻” 。 当恐高的章贺在天台上对着前妻喊出“之前的十年感谢你 , 未来的日子一定要过成你喜欢的样子”时 , 内心丰富细腻而以节制情感为信条的郭柯宇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惊讶与感动 。 又有时 , 告别意味着双方“最后一次”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 。 在歌舞晚会的环节 , 三组夫妇分别合作表演了节目 , 也制造了旅行中为数不多的“宾客尽欢”的场景 。 这里不仅有行动的配合 , 更有精神的默契 。 而这些或许正是在“告别”之前的生活中有所缺失的部分 。
文章图片
《再见爱人》剧照 。
在这些仪式性的告别展演中 , 三组嘉宾也为观众呈现出告别之际的种种复杂心态 。 有歉意 , 有感激 , 也有微小的“报复”与着意的弥补 , 有遗憾中的圆满 , 或许还有欲说还休的不舍与对彼此未来的祝愿和期待 。 种种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与情感逻辑也可能引发层次复杂的共鸣 。 我们往往以邂逅相遇为标志看待人生的种种节点 , 但其实 , 相逢与别离乃是一体之两面 , 从另一个角度观之 , 也正是一次次离别构成了生命的底色 。 如将《红楼梦》中宝玉“性情只愿常聚 , 生怕一时散了添悲”视为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生态度 , 则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 , 以致并不赏花却去葬花 , 也未尝不是在参悟了别离的常态后生成的一种略带感伤姿态的“告别美学” 。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韩貂寺#雪中悍刀行:徐凤年6大仇人,韩貂寺最弱?杨太岁、柳蒿师不如他
- 打火机与公主裙@「推文」《我的城池》《打火机与公主裙》|校园甜文|痞帅x乖乖
- |茅奖小说《暗算》出版20年,精装版归来继续密码和人心全解密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