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邃|程邃 焦墨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四 )
元人墨淡笔干 , 出来的线条淡而流畅 , 而程邃的线条却是缓而涩 , 纠结、蟠屈 , 墨的浓淡不是靠水分调和 , 而是靠用笔的不同速度去形成 。如同运用刻刀 , 薄处意到笔不到 , 厚处沉涩坚凝 , 墨汁浓重 。
中国画以金石入画自清初程邃、傅山、陈洪绶伊始 , 乾嘉以后渐成风气 。在山水画上 , 追求金石味 , 程邃可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先行者 。他的焦墨山水画是书法的笔趣和篆刻的刀趣的融合 。
三
分朱布白的图式之美
程邃的时代 , 董其昌、“四王”代表山水画时代的风气 , 主导时代的审美 , 山水画的创作在经营位置上讲三远、求开合 , 基本都是沿用传统山水画构图样式 。程邃后期成熟阶段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团块式整体构图形式 , 单纯而强撼 , 超越了时代的审美 , 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非常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
程邃山水画的图式创造与他精于治印有着必然的联系 , 刘继潮先生对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问题做过深入而系统地研究 , 他认为程邃山水画的图式“以大势大块统摄全局 , 免去细碎 , 像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刻一样 , 雄浑而强撼 。”又说“他运用‘以大观小’的视觉思维和东方古老的平面构成意识 , 使自然的远近关系转换为画面的层次关系 。”这种强调整体形象和平面构成意识与程邃的篆刻作品风格极为类似 。潘天寿先生也认为篆刻的分朱布白与书法、绘画之原理全同 。就安徽博物院所藏的《杜甫诗意册》来看 , 全册十二开 。有半数以上是以团块式的构图 , 整个图式就像一个握紧的拳头 , 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内在张力 。
黄宾虹认为:“一印虽微 , 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 。”程邃治印方寸之内 , 苦心经营 , 尤其是在分朱布白的章法经营上“用尽一生” , 他在给颜光敏的信里这样写道:
今日幸勒成二章 , 先以稿呈教 , 此通不能如古人运斤成风 , 觉前贤所谓惨淡经营 , 用尽一生 , 差近之 , 先生必以为然乎 。⑻
程邃在给他的晚辈颜光敏治印都要先以稿呈教 , 足见他在“布白”上严谨的态度 。程邃的山水画中除了团块式的构图外 , 还多喜作截取式构图 , 有时是截取山腰中的一段 , 有类于南宋山水画中的“半边”或“一角”式 , 但是 , 程邃克服了“半边”、“一角”的单薄问题 , 画面的整体感很强 。这类图式在他的一些册页和横式山水画中常常出现 , 或巨岩、或大壑、或古树 , 往往一个块面就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 , 更有甚者如浙江博物馆所藏的《千岩竞秀图》 , 一个块面占据整个画面的五分之四 。杨瀚在《归石轩画谈》曾描绘程邃比较奇特的构图:
上无峰峦 , 巨岩开合 , 已居纸十分之七 。中分一水 , 汹涌而下 , 澎湃有声 , 矮垣低树 , 围拱其下 , 只有纸三分地位 , 更觉岩石气象宏阔 。通幅望之如云涛布满 , 真奇景也 。⑼
郭因先生也认为:
程邃的变化多端、出入意表的构图历来为行家所称道 。他的画 , 很少作细碎的画面分割 , 往往直入主题 , 一个块面就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二多 , 视觉冲击力非常强 。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中国艺术#他笔下的山水画山势生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
- 教学|中英直播间丨梁亚力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示范
- 皇宫@他的山水让宋代皇帝爱得发狂,整个皇宫都是他的画,如何做到呢
- 禅宗!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
- 皴法!论康家宪山水画自然介入审美体系艺术
- 国画&职业画家丁洪运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
- 张有合#山水画作蕴含画家情感,其中有三重人生哲理,可供欣赏时参考
- 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