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大半个世纪依旧堪称票房保证的滑稽名剧《七十二家房客》 , 展现上海笑的土特产——独脚戏非遗魅力的《申声入耳——滑稽作品展演》 , 以及展现上海弄堂时代变迁聚焦普通人喜乐哀愁的大型原创滑稽戏《上海的声音》……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创建70周年暨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晋五之喜演出季将于8月下旬登陆天蟾逸夫舞台 , 用笑声伴随老观众们度过快乐一夏 。
本文图片
图说: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创建70周年
【七十二家房客|从《七十二家房客》到《上海的声音》,在滑稽戏中“申声入耳”笑一夏】风雨70年 , 始终扎根群众土壤
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上海大公滑稽剧团 , 1952年2月 , 滑稽泰斗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邀请绿杨、张利音等艺术家组建上海大公滑稽剧团 。 剧团成立之初就备受瞩目 , 推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糊涂爹娘》《苏州两公差》《阿Q正传》;独脚戏《算术》《不怕鬼》等口碑票房双赢之作 , 至今让戏迷津津乐道 。
1966年 , 剧团被迫解散 。 1978年 , 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 , 恢复建立了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 。 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独脚戏”的传承、保护单位 。 2018年 , 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与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合并重组 , 成立了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 。
本文图片
回顾风雨兼程的70年 , 王汝刚很是感慨:“独脚戏、滑稽戏作为上海的土特产 , 江南文化奇花异草中独特绚丽的一支 , 它的土壤始终是最广大的群众 。 我们的艺术素材汲取自他们的生活 , 我们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他们的喜乐 ,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也仰赖他们的掌声和自掏腰包的一张张戏票 。 ”
新旧交替、世代更迭 , 没有哪一次“交接班”是容易的 。 回想38年前 , 李九松还不是家喻户晓的老娘舅 , 王汝刚也不过就是看着脸熟的“小保姆” , 但那一年在常熟的小舞台上 , 这对后来红透半边天的组合却要艰难地接下滑稽泰斗杨华生、绿杨的那一棒 。
本文图片
“记得两位老师(杨华生和绿杨)退休时 , 我们恰好在常熟演出 , 他们演完两场就要坐绿皮火车回去 , 剩下的场子要李九松和我来撑 。 ”王汝刚说 , 送他们上火车时 , 真是不舍也彷徨 , 他们没有过多的嘱咐和交待 , 我们也知道临门一脚要靠悟性 。
依然清晰记得登台前的忐忑 , 王汝刚躲在侧幕看观众反应 , 六点半观众陆续进场 , 听说杨华生、绿杨都不演 , 立马就有人坐不住了 , 但最终也是观众的信任和包容给予新人信心:“来也来了 , 舞台总要有新人 , 看看再说嘛 。 ”王汝刚说:“现在轮到我们交接班 , 也希望观众给予滑稽青年演员多些鼓励和期待 。 ”
五天六场 , 老中青三代同台
此次 , 演出季将延续五天共六场 , 阵容包括王汝刚、姚祺儿、方艳华、郭明敏、毛猛达、沈荣海、龚仁龙、张小玲、林锡彪、张定国、陶德兴、杨一笑、傅子明、周益伦、钱懿、潘前卫、陈靓、曹雄等老中青三代演员 。
本文图片
- 流通纪念币|高价回收:这样的纪念币都涨了!一枚居然9800元?你家或许也有!
- |精选诗歌|我仿佛感觉风从云中间划过
- 银元|大爷从四川奔赴山西,4000多枚银元满含心酸,多年收藏变无用功
- 医学|从刻意回避到积极汇报,十年职场隐形人终于被领导看见
- |针对新手,钓鱼要注意什么?不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的(一)
- 购房置业|从职场角度去考虑一个人,其实非常简单
- 医疗卫生|从医疗卫生到社会文化,这本书全景展现“瘟疫与人”的历史
- hr|我经历的压力面试:简历被从头批到尾,还说不是PUA
- 谭谈交通|从职场的角度来看待谭谈交通遭下架和面临巨额赔偿:或许确实该赔
- 铁流东进|从文学到舞台,红色电波声声不息(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