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_文化|老子深远矣!( 三 )


另一方面 , 为政者怀有仁义 , 这又是他们身居高位、尊位的必备条件 。 如果他们行事不仁不义 , 必然会遭到身败国破的命运 。 “圣人不仁” , 是说有道的君王虽然如高天大地般有抚育众生的大仁大德 , 却并不是出于利己主义的政治计算而行事 。 《庄子》中大量对“仁义”的激烈批评 , 本质上是对“假仁假义”这种政治骗术的批评 。 其实 , 圣人依循天理天道进行统治 , 圣人所制作的礼乐政刑无非是“道”在人间政治事务上的表达 , 无非是“道”的表象而已 。
因此 , 老子“圣人不仁”在政治哲学上的含义要从孔子“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第二》)的意义上去把握 , 二者说的是同一件事 , 只是在概念表象上有所差别 。 庄子本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夫圣人之治也 , 治外乎?正而后行 ,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 ”(《庄子·应帝王第七》)——圣人治理天下是用法度治理外物吗?不是 , 圣人一定先治理自己的身心 , 然后行不言之教 , 能保证人民做到顺其自然、各尽其性而已 。 近代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曾有言:“在我的国土上 , 每个人应当关心他自己的拯救 , 他自己认为怎么最好就怎么做吧 。 ”此王以英明著称 , 由此语录亦可见一斑 。 就此而言 , 老子学说诚如太史公所言“深远矣” 。 后人每见“刍狗”或“仁义”时 , 常常火冒三丈 , 其心情固然可以理解 , 其学风则不禁让人蹙眉 。
腓特烈大帝
【老子_文化|老子深远矣!】李永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