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虽然思想超前 , 言行举止和各种日常癖好据说都很老派 , 就像“从十九世纪不小心漂流到了光怪陆离的二十世纪大陆” 。 如果阅读他青年时期创作的十四行诗 , 会无比诧异其格律之严谨 , 以及风格简直就像荷尔德林再世——那一种难安于现世的再世 。
是的 , 诗歌 。 除此而外 , 还有小说、童话、寓言以及很多文本实验作品 。 是的 , 思想家、文学评论家本雅明生前曾创作过大量纯文学作品 , 只是很多中国读者未必知晓 。
这并非我们的疏忽 。 本雅明一九四零年自杀之前将自己全部文稿托付给巴耶塔 , 但不少文稿一直尘封于巴黎国家图书馆 , 诸如八十首十四行诗 ,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得以重新面世 。 此次《讲故事的人》首次集中亮相本雅明的纯文学努力 , 所收集作品不少均在本雅明生前未及发表 , 几年前才于英语世界得以首次翻译 。
本文图片
瓦尔特·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
记得同样犹太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斯坦纳说过 , 几乎所有文学评论家都有文学创作的情结 , 可惜往往有心无力 。 但这断言绝不能适用于本雅明 。 诸如本雅明及维特根斯坦等人的学术著作均属意象灵动、意义深邃而隽永的上乘散文甚至散文诗 , 何况本雅明人生目标除了成为“重要德国文学评论家”之外 , 据说还包括要创作一部文学巨作 。
按阿伦特的点评 , 本雅明难以定义 , 无视定义 , 甚至刻意挑战定义 。 这固然与他富家子弟不知人间险恶有关 , 但更在于他的执着与真诚 。 就以“德国文学评论家”这一目标而言 , 本雅明比谁都清楚 , 当时德国学术界并不认可文学批评这一领域 , 他向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职被拒即源于此 。 本雅明的申请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虽然日后将奉为经典 , 当时竟被批为“不知所云” , 但他显然不以为意 。 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 , 本雅明一生卖文为生 , 父母去世后经济常常捉襟见肘 , 最困顿的时候 , 他想过去住山洞 , 也没想过要一时改变自己的主张与追求 。 本雅明就是如此纯粹 , 早在他的荷尔德林体十四行诗歌里写尽了自己一生的预言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旧秩序分崩离析 , 新秩序尚未形成 。 本雅明敏锐地察觉了讲故事艺术的没落 。 机械生产和中产阶级引领了新的时代 , 在这个最在乎时间的年代里 ,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最短的时间里赤裸裸地获得信息 , 而无意于迂回曲折的故事 , 甚至以索取故事为羞 。 近百年后 , 人类进入所谓的后资本时代、科技时代 , 我们发现自己不过是在信息泥沼里越陷越深 。 救赎在哪里?
本雅明在文学评论里列举了大量振奋人心的实例 , 让读者看到了故事的魅力无法被简单的信息所取代 。 但我们如何讲述能够抵抗信息侵蚀的故事呢?本雅明在这本《讲故事的人》里则给出了他的文学回答 。
本文图片
《讲故事的人》 , 方铁/译 , 文津出版社 , 2022年1月版
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论发生在旅途中的侦探小说》 。 不要被标题误导 。 这不是文学评论 , 《论侦探小说》是文学评论 , 而“发生在旅途中”的侦探小说则是短篇 。 也不要停留在表面文章 。 似乎作者在谈论某一特定状态下的阅读体验 , 旅行者在“月台边装点得花花绿绿的贩售推车上”买了一本书 , 实则渴望探险 , 渴望救赎 , 但是 , “阅读给旅行者带来的乐趣就先说到这里 。 但是 , 哪些是旅途不能带给读者的呢?”最后一段开篇是神转折 。 本雅明狡黠地引导我们层层深入这一故事最隐秘的角落 。
- |阳朔诗词楹联学会开展纪念“八桂诗圣曹邺诞辰1200年”活动
- |“山药蛋派”作家马烽诞辰百年之际 其子女捐赠《刘胡兰传》手稿
- |纪念人民作家马烽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在汾阳市贾家庄举行
- 欧阳修|搭建文化舞台 助力经济发展-江西永丰举行欧阳修诞辰1015周年纪念活动
- |斯特拉文斯基诞辰140周年|一个双重流浪者的寻乡路
- 马烽|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不竭的力量——文学界纪念作家马烽百年诞辰
- |川端康成诞辰123周年|毛丹青谈川端
- |川端康成123周年诞辰纪念|少女的纯洁与艺术
- 马烽|晋阳书院举办马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
- |太原市晋源区:晋阳书院举办马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