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手迹
由五四确立自身的现代散文 , 经历了白话取代文言的巨大变革 。 从信息传播和文化启蒙的角度看 , 这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 但就散文语言自身的发展建设而言 , 却未免失之简单绝对 , 以致留下了迄今尚存的后遗症 , 某些现代散文不时可见的词汇贫瘠、句式单调、叙事拖沓、韵味不足等等 , 均可作如是观 。 惟其如此 , 充闾散文的优势和价值再次呈现:私塾和院校教育的自然衔接 , 古代和现代经典的烂熟于心 , 成就了作家新旧合璧、融会贯通的语言功力 。 一种吸收和激活了古汉语营养的现代汉语叙事引人瞩目 , 让人不得不相信:白话不可逆 , 文言不可弃 ,
(本文原发于《文艺报》2022年4月27日)
【|《王充闾散文》: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自铸新词】-END-
- 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在故宫修文物》姊妹篇《我在苏州学非遗》纪录片正式启动
- |《隐入尘烟》:用沉默与缓慢表达对家园的眷恋
- |品读|谢天开:精心、精致、精美的四川村落调查立档——读《守望老家》
- 张炜|张炜长篇小说《河湾》:“古船”航入现实“河湾”的探索
- |牛冲:美是生活|读邵丽小说《我的生存质量》有感
- |孙悟空不怕玉帝,不怕太上老君,为什么遇到水里的妖怪就怂了?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可下载)
- |彭永强:青春文学中的苦难书写|评魏灵芝长篇小说《天使不哭》
- |张岱《西湖七月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易经|《周易》笔记22,《连山易》佚文